地球上的水到底是哪里来的?海洋又是如何形成的?

茶余饭后论奇谈 2024-11-04 19:17:58

科学家们在搜寻宇宙间可能孕育生命的星球时,一个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便是液态水的存在。地球上,水是生命之源,大多数生物都离不开它。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水如此关键,我们地球家园上的水又是从何而来呢?海的形成又有何奥秘?

关于地球水的起源,科学家提出了两种主流观点。一是水系地球与生俱来,此为“内生说”。另一种观点认为,水是伴随小行星撞击地球而带来的,被称为“外生说”。

内生说主张,在地球形成的初期,水就已经嵌入其中。

大约45.5亿年前,地球诞生于一片星云尘埃中,并无任何行星存在。这片星云直径约2光年,孕育着恒星,包括我们的太阳。随着星云物质在引力作用下逐渐收缩,它们聚合成一个个小天体。在吸引力的作用下,附近的星云物质不断汇聚到这些小天体,导致其质量逐渐增加,内部温度也随之上升,最终引发了内部的核聚变——太阳就这样诞生了。

与此同时,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包括地球,也是通过类似的过程,由太阳形成过程中剩余的物质组成。由于地球的质量不足以引发内部的核聚变,它并未成为一颗恒星。

我们知道,水由氢和氧构成,氢在宇宙中广泛存在,而氧则相对稀少,但在地球上氧元素含量却相当丰富。这表明,在地球形成之时,水已在其中孕育,但因地球初生时的高温,水无法在地表以液态存在,而是升入大气层中,被引力束缚未远离;一部分水则与星云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以氢离子和羟基的形式,被锁定在矿物质的晶体中。科学家在地幔层中的岩石晶体中发现了大量水,其量甚至超过了地表液态水的总量。

随着地球温度逐渐降低,大气层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持续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年的降雨,形成了最早的海洋。

除了地球内部的水,科学家还认为,地球表面的水有一部分是通过小行星撞击带来的。在地球诞生后的3亿年间,许多小行星依然在地球轨道上穿行。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这些含水量丰富的小行星被吸引,撞击地球,为地球带去了水。

太阳系内的许多天体都含有水,甚至液态水也并不罕见。早期的小行星肯定也富含水。正是通过这些持续不断的小行星撞击,地球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水资源。水的同位素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是由地球内部自带的水和小行星撞击带来的水共同构成。在适宜的温度下,这些水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表,形成了最早的海洋。

虽然海洋在地球形成早期就已存在,但它的成分和面积并非一成不变。不同时期,海洋的成分会有所变化,因为海洋中的水会蒸发进入大气层,形成雨水,雨水又将地表矿物质带入海洋,改变着海洋的成分。

特殊时期,如大规模火山爆发时,大量二氧化碳和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硫被释放到大气中,形成酸雨,进而酸化海洋,导致生物灭绝。但幸运的是,地球具备自我调节机制,酸性物质会与海洋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降低酸性,维持生态平衡。

地球板块的不断运动也影响着海洋的面积、大小和形状。经过40多亿年的变迁,海洋中的成分早已不同于原始海洋。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