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那些被人搞臭了的谥号、地名和行为

德叔谈史悠悠过 2024-09-04 05:25:01

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大奸臣秦桧的谥号"忠献"了。

我们现在知道,文官的最高等级谥号是"文正",武将则是"忠武",代表人物分别是范仲淹和岳飞。但是在北宋,"忠献"一度是那个时候的文官最顶级配置。

赵匡胤身边的北宋第一宰相赵普,用的就是这一款。包括之后范仲淹的上司,历经三朝两朝顾命的宰相韩琦,也是"忠献"。

但到了南宋这就出事了。秦桧这家伙死后,也被冠以了这俩字谥号。虽然在之后没多久,又被换了另一个极端的恶谥"谬忠"。然而因为"忠献"已经被秦桧用过了,导致后面明清两代的文人就非常嫌弃。东西是好东西,但不干净了,被玷污了。从而"忠献"就退出了顶级谥号的行列,甚至就再也没有人用它了,实在丢不起那人。

那说完秦桧的"忠献",就得连带着提提他的老板宋高宗赵构了。

同样,这个"高宗"也逃脱不了被嫌弃的厄运。本来"高宗"是一个挺厉害的名头,"太、中、高、世"四大顶级庙号。像唐高宗李治,虽然在民间好像是个挺窝囊的人设,但人也是开创了大唐300多万平方公里最大版图的牛人了,还压了武则天一辈子。你别管他怎么压的,对吧,都不容易。

再往前各个大朝代小朝代,"高宗"都是抢着要,非常热闹。但就是从宋高宗以后,元高宗你听说过没?都没有吧。就是因为赵构的名声太臭了,冤杀忠臣,以敌国为尊。以至于现在互联网上提到他的时候,都不叫赵构叫完颜构啦。

直到清朝,感觉是嘉庆皇帝受了那么多年气,做了那么多年儿皇帝,提心吊胆,才在他爹乾隆死后,给了弘历同学一个他最看不起的赵构的庙号"高宗"。反正你十全老人也不在了,就这么受着吧。每每提到乾隆这个清高宗的时候,都会会心一笑,感叹一下嘉庆与他之间的父慈子孝。

不过那也没事,乾隆如今的名气啊,比之赵构也好不到哪里去。甚至对于华夏历史整体的破坏性而言,乾隆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赵构、弘历,你俩臭就一块臭吧,反正也没人待见。

因为臭了一次大街,从来没人用的情况还不止于名字领域,其他还有一些行为和地名。先说地名吧,玄武门是根据古代四象——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中的神兽玄武得名的。说白了啊,它就是北门的另一种叫法,挺好听挺有文化的。但就因为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过于惨烈血腥,导致之后的朝代,谁也不想再经历一次这种骨肉相残的戏码。所以都城的城门,就都不再会以这种方式命名了。

甚至明朝在修古西安城的时候,都只保留了朱雀门。其中的青龙、白虎你不用还说得过去,因为龙虎涉及皇权避讳了。那玄武为啥都不重置呢?懂得自然懂。

地名之外还有行为,譬如泰山封禅。之前都是秦皇汉武那个级别的人去的,自己做了许多功绩,来个述职报告,非常有排面。

而这事在北宋宋真宗——这个丧权辱国,与辽朝签订了澶渊之盟,称辽皇为兄的家伙——也自信满满地去了次泰山封禅后,这事也就彻底黄了。

你说你赵恒自己没搞好,干嘛去糟践封禅这件事呀?导致之后的帝王都给恶心坏了,不惜得和宋真宗成为一路人。

所以像明清祭天,也就京郊搞一搞算了,不去也罢。甚至明朝皇帝在花重金修寺院道观的时候,也是以武当山、华山等地为主的。能给予泰山的经费和重视程度,相比之下也就少了许多。

还有什么事儿呢?就是那个"清君侧"。这三个字了不得,本身出自于《公羊传》,指的就是清理老板身边的小人,是个褒义词。

但到了西汉,当诸王第一次打出"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进行了一次轰轰烈烈的七国之乱后,这字就成为了造反的标配了。

只要有想法的,谁都能吼一嗓子。其中最有名的自然就明太宗朱棣了,喊着喊着还真就把皇位给捞怀里了。以至于之后谁要敢说出这三字,就默认你反了。九族地府直通车,团体票一张,拿走不谢。

臭大街的东西可能会很美味,但是这干了臭大街事的人,还会连累许多与自己有关的各个领域的其他东西,跟着一起臭,一起不受待见。

哎,你说那些个名字、地名之类的,多可怜,从褒义到贬义,他们招谁惹谁了?

今天就聊这么多,喜欢就一键三连。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字数:2028

0 阅读: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