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春节更隆重的鬼节,宁可不信神,不可不祭祖,中元节真的只有南方部分地区还在过吗?

南兮的人文游记 2024-09-23 19:16:13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黄表纸、银元宝、露水香……熊熊燃烧的火焰将思念化形,上天入地,寄给另一个世界的亲人。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四,又到了每年七月半这个祭祖大节。我说七月半你可能不熟悉,我说中元节、鬼节估计你就有印象了。

说到鬼节、鬼月、中元节这些字眼,很多人会觉得阴森恐怖,但在我们这里它一点也不恐怖,反而很温馨浪漫。说实话,我们本地就叫七月半,而不是鬼节,毕竟我们祭祀的是自己的先祖。

(露水香,农历七月十四把香插在南瓜上,置于户外)

关于祭祀祖先,民间的说法是:人有三魂,去世之后,天魂归天,地魂入地,尚存一缕人魂在墓地。因此逢年过节都要上香烧纸。宁可不信神,不可不上坟。

我们这里过中元节是农历十三和农历十四这两天,需要提前半个月左右做祭祀准备,有的祭品可以采购,而有的祭品需要自己亲手做。

我父亲说,在他们小时候,中元节是比春节更隆重的存在,其他节日你都可以不回来,但这两天必须回来烧纸。如果在外地实在回不来,就要找个十字路口,对着家乡的方向祭拜。

(部份祭品)

这次我回家,最主要的就是过七月半。身边外地的朋友觉得非常不可思议,怎么会有人专门回老家过中元节。

而且我问了一下很多北方的朋友,他们说他们老家基本是不过中元节的,他们对中元节的印象,还停留在恐怖小说和鬼片里。

在我们老家,祠堂确实很少再见到了,但每家每户家里都有神龛,一般就在进门堂屋正对的墙壁高处,去世亲人的照片也会摆放在神龛上,逢年过节祭完先祖后家人才会吃饭。

过七月半的时候,我们会买黄表纸、折银元宝、写祭祀表文,希望先祖在另一个世界能过得好一些。

祭品中一定要有鸭子,老一辈的说法是中元节逝去的祖先回到人间看望家人,过奈河桥时没有船舶,只能靠鸭子驮着过来,同时把祭品驮回去。

到农历七月十四的时候,晚上睡前我们会插“露水香”,就是把香插在南瓜或者其他瓜果上,放置在屋外,目的也是祭奠逝去的亲人。

在我爸妈小时候,他们在插完露水香后,还有一种“请神上身”的活动。去年我把这事发到网上,广西的朋友说他们也有类似的祭祀,叫“请大哥”、“过阴”。

在我们布依族里,每个小孩都要“做桥”,拜“娘娘妈”,你可以想像那是我们的守护神。

“娘娘妈”的祭祀位置和祖先不在一起,一般是在家里的主屋还有门外的墙边,有时候是路边的小桥下。小时候我身体一直不太好,我母亲没少给我做各种祭祀。

(家里的娘娘神,是花树的形象)

说实话,作为一个21世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我以前一直很反感这些,觉得祭祀先祖,祭祀娘娘神都是封建迷信,但拗不过我母亲,只能乖乖配合。

这些年走南闯北看到了不少地方的信仰,也经历了一些事之后,开始理解老一辈的做法,也学着父母的样子上香祭祖。不求光宗耀祖,大富大贵,但求一把纸钱寄相思,逝者安息,家人平安。

昨天姐姐妹妹们也带着各自的孩子回来了,晚上一家人有说有笑,一起叠着元宝唱着歌,这份久违的幸福给了我莫大的满足。七月半不仅是怀念过世亲人的日子,也是维系家人情感的重要节日。

中元节还是我们的国家级非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中元节不该被恐怖污名化,更不该被遗忘。中元节从来都不是阴森恐怖的,而是逝者留给我们最后的念想。想想看,也许我们害怕的鬼魂,正是别人朝思暮想的亲人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