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媒体报道,各地陆续成立了“劳模工匠学院”。这是各级工会为了助力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而设立。
现实中,有许多劳模和优秀工匠,他们拥有高超的技术和开拓创新精神,只因缺乏系统的学习培训,或缺少“大师级”那样老师的指导,在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技术层面上都会遇到“颈瓶”。也有一些劳模工匠虽身披诸多光环,却独缺相应的学历、文凭。还有一些劳模工匠,他们在钻研专业技术方面,因为繁重紧张的劳动,而缺少整块学习的时间,仅靠日常的“零敲碎打”,很难取得更大成就。
社会欲高质量发展,毋庸置疑离不开各行各业劳模和工匠们奉献贡。作为优秀劳动者的典型代表,劳模和工匠通过自己的辛勤、诚实和创造性劳动,大力推动着社会进步,体现出了他们在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中举足轻重,甚至无以替代的作用。然,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当我们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制造强国迈进,建设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劳动大军。成立劳模工匠学院,正是为了让更多的劳模工匠走进高校,脱产进修,以此提升文化素养与实践技术。让劳模们走进“劳模工匠学院”,对于弘扬劳模、工匠精神,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也有着重大而现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