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周恩来见到初恋,邀请他们夫妇吃饭:我代表小超问若名姐好

歷史的伟人 2024-11-07 01:58:09

周总理的初恋并不是邓颖超,而是张若名。

在五四运动中,张若名是天津觉悟社的创始人之一,觉悟社的成员之一就是邓颖超,彼时邓颖超15岁,是他们之中最年轻的一个。

在“五四”运动中,邓颖超等人认识到,想要联系群众光是靠演讲是不够的,还需要演戏,于是,邓颖超他们登上了舞台,他在《安重根》里面扮演朝鲜爱国英雄安重根,还在《新闻记者》里面扮演男记者,只是,怎么演,让谁来做导演,坐舞台监督?

就在这时,邓颖超他们想到了一个人——周恩来,毕竟他擅长演戏,周恩来欣然同意担任舞台监督,还在排练的第一天,听邓颖超练台词。

在结束后,周总理给邓颖超指出她还要在台词上下功夫,要念到每个字,能够清楚地送到最后一排观众的耳朵里面。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周总理还告诉他们该如何吐词运气,如何掌握台词节奏等,演员们跟着念了几遍,果然进步很大。

在“觉悟社”里,周恩来是学生会机关报负责人,邓颖超则搞学生运动,两人经常会见面,不过,感情没有逾矩半分。

“觉悟社”的会员们都很有血性,为了斗争,他们用更加严格的态度来克制自己的感情。青年学生们约定好:不谈恋爱不结婚,全身心地投入到改造中国社会的斗争去。

张若名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她曾经撰写发表的《“急先锋”的女子》,乃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重要文章之一。后来,她又作为爱国学生请愿代表,和周恩来等人在天津逮捕了,即便是在狱中他们也没有逆来顺受,而是和难友们开展了绝食等斗争,一直到半年后他们全体获释。

1920年,张若名和周恩来等人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在这里,张若名作为北京《晨报》驻法国特约通信员,寄回报道的稿件将近20篇。3月至7月,《晨报》先后刊登了张若名《留法俭学生最近之大觉悟》等12篇文章。

1922年上半年,张若名更是加入了中国少年共产党。革命事业红火的同时,张若名也迎来了自己的爱情,她和周恩来相爱了,只是,两人的这段感情并没有走到最后。

1924年,任卓宣接替周恩来担任邵工书记,张若名和郭隆真等人常常会和他发生分歧,经过一番痛苦的抉择,张若名决定退出政治活动,与此同时,她和周恩来之间的感情也走到了末路,因为周恩来想要的是一个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

张若名并没有因此意志消沉,她下定决心要苦读,经过一番努力,她考入里昂大学,在塞贡教授的指导之下,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法国文学史和文艺理论,成为中国最初的女博士之一,得知张若名的这一成就后,很多学生都叹为观止。

虽然两人最后没能最后,但是,周恩来和张若名两人都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周恩来选择的对象是自己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对方就是让他印象极深的小姑娘邓颖超,虽然邓颖超没能去法国,但周恩来想到一个办法鸿雁传书,在通信中两人对彼此了解更深,感情也愈发的深刻,周恩来也在不断地来信中确定了自己对邓颖超的情感。周恩来大部分的信件和明信片都是寄给邓颖超的,而且称呼她为“小超。”

让周恩来尤其敬佩的是,在五四运动中思想进步的女学生李,有的革命意志消沉,有的仍旧处于旧礼教和旧观念中,有的则在男欢女爱中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唯有年龄最小的邓颖超,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周恩来的书信往来越来越多,一直催着邓颖超表态,邓颖超觉得恋爱结婚是人生大事,在决定恋爱关系之前,须得征求母亲的意见。

对此,杨振德表示,周恩来是一个非常重感情,而且感情很专一的人,不过,婚姻大事还是慎重一点,等到周恩来回国之后再决定吧,现在先不要答复他。

但是,邓颖超认为,一生中能找到一个理想的伴侣并不容易,既然她和周恩来志趣相投,就要尽快答复他,不能让他继续为此伤神。

两人确定恋爱关系后,不再只缠绵于个人情感之中,更多的是对革命的思考,两人在来信中谈思想,谈国家命运和革命工作,两人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伴侣,最后两人一步步恋爱、结婚,白头偕老。

张若名这边也得到了幸福,1930年她和同为博士的杨堃结婚,之后两人回国效力,在北平执教,后来他们又应云南大学校长的聘请,去了昆明。

1955年,周总理去参加万隆会议,还在昆明接见了张若名夫妇,席间,周总理还说:“我代表小超问若名姐好。”

回去后,周总理将两人见面的消息告诉了邓颖超,邓颖超还怪他没和他们合个影,毕竟都是老朋友了,她也想看看他们什么样儿了。

可惜,最后张若名还是不得善终,在经受了一系列批斗后,她选择投壶自尽,改革开放后,其子杨再道从劳教改出来,请求邓颖超帮助他的母亲平反。在邓颖超的亲自过问下,张若名得以平反,也恢复了名誉,只是,她已经离世20多年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