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牙童趣 伴尔同行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Ziya Joymaker
编辑丨学生观察 冬 寒
他是武大老师,是主持人,是辩手,是演说家,也是节目导师。他有着多重身份,在公共场合的言论富含哲理,是年轻一代的导师。本期学生观察就带大家一起走进陈铭的励志故事。
陈铭
98年陈铭出生于湖北黄石,他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母亲曾是一名医院里的白衣天使,后来凭自学成才并通过法律资格考试,成功转型为司法领域的专业人士。父亲则是公安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有着几十多年的从警生涯。
在陈铭的高中岁月里,他并没有满足于仅仅是一个听众。高二那年,他主动接手了学校的广播站。面对听众的反馈平淡,采取了积极的行动。他发起了一场全校范围的问卷调查,认真倾听了每一个师生的声音,随后推出了一系列新的节目,如“你的点歌台”、“午间旋律”和“新闻速递”。这些创新让校园广播站再次焕发光彩,成为了课间休息时大家热议的话题。
参加活动
这段经历不仅让陈铭锻炼了播音主持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与听众建立联系,如何用自己的声音去触动人心。有一次,他甚至大胆地在直播间唱起了歌,虽然这引来了一些同学的欢笑和调侃,但也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喜欢上了校园广播。
进入大学后,陈铭的才华并没有止步。他进入了武汉大学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习,并凭借出色的表现,被选拔进入了WTO学院的“佩皮里昂”项目中法班。在这里,他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意外地接触到了辩论这一充满智慧与激情的领域。
辩论赛
在辩论的世界里,陈铭遇到了他的伯乐——张掌然教授。张教授不仅教会了他如何构建辩论的框架,更重要的是,他培养了陈铭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在张教授的悉心指导下,陈铭逐渐在辩论场上崭露头角,带领队伍在武汉大学金秋辩论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然而,陈铭的辩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大二时,由于家庭原因,他不得不转入新闻学院。面对繁重的补修课程和全新的学习环境,一度感到迷茫和困惑。但他并没有放弃对辩论的热爱和追求。他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人文社科书籍,不断充实自己,为日后的辩论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
2009年,陈铭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保研资格,继续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深造。他重返辩论场,带领新闻学院辩论队在红枫杯辩论赛中取得了亚军的好成绩,这是新闻学院在该项赛事中取得的最好成绩。这次胜利不仅让陈铭重新找回了自信,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走辩论这条路的决心。
2010年的春天,天伦杯辩论赛在广州拉开帷幕。陈铭与武汉大学的伙伴们,凭借着默契的配合和出色的表现,一举夺得华中赛区的桂冠,成功晋级决赛。然而,决赛他们遭遇了实力强大的中国政法大学。尽管他们全力以赴,但遗憾未能摘得最终的胜利。然而,这场失利,却为陈铭的辩论之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节目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辩论方式,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那位被誉为“大陆结辩之星”的肖磊。通过深入研究和观察,发现肖磊在辩论中理性有余,而情感表达略显不足。这让他意识到,辩论不仅仅是智慧的较量,更是情感与理性的交融。于是,他开始调整自己的辩论策略,更加注重情感的传递与共鸣,力求在辩论中展现出更加立体和动人的思考。
转眼间,国际大专辩论赛的中国区选拔赛如约而至。陈铭与武汉大学的队友们,为了这次比赛,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他们日夜奋战,从资料搜集到观点提炼,从框架搭建到内容填充,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最终,他们凭借着出色的团队协作和出色的表现,成功晋级决赛,并获得了参加201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资格。
辩论赛
在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舞台上,陈铭的表现更加抢眼。他不仅凭借出色的辩论技巧赢得了“全程最佳辩手”的荣誉,还得到了著名学者余秋雨的认可与赞赏。在决赛中,面对余秋雨的挑战与质疑,展现出了极高的智慧和应变能力。他用自己的观点和智慧,回应了关于成长与理性的深刻讨论,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深深敬意。
尽管荣誉与光环接踵而至,但这位被赞誉为“辩论高手”的他,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平静的心。在陈铭的世界里,名利不过是短暂的光芒,稍纵即逝。他有自己的见解:“在这个信息爆炸、自媒体盛行的时代,想要迅速吸引眼球并非难事。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清醒,不被名利所迷惑。”
《少年说》
他参加《少年说》节目时,很多学生会站在高台上喊话。当时他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个女孩给她父亲喊话,她说:“爸爸我一直坚定地认为你不要再找对象了,因为你在我妈妈离开之后,我不接受你任何其他的感情。但是今天我想跟你说的是,如果有新的阿姨,我们可以一起吃饭。”
站在高台底下的爸爸听到这段话一下子就哭了。陈铭就站在这个女孩身后,他很好奇为什么她会有这样的改变,女孩说之前看到他在节目中说父母再婚孩子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父母的不容易等相关话题,她听了之后才意识到自己对父亲的态度是自私的。
采访
这次高台喊话让这对父女的关系一下子缓解了,陈铭也没有想到自己在另一个节目的一段话会影响到一个家庭。每一句话在公众的平台上能激发其他生命中所泛起的哪些波纹,是超出想象的。
当时陈铭和女孩说她有机会考武汉大学,可以到武大来读书。两年后的九月份,女孩在新生研讨会的课堂上碰到了他,她问陈老师还记得她吗,他说他记得,没想到真的来武大了,并建议她进辩论队,更没想到的是,女孩真的进了所在院系的辩论队。有时候一个观点、一个例子,很难想象它在漫长传播的过程当中会真实地改变多少人的命运。
《奇葩说》冠军
在《奇葩说》节目,从初登舞台的青涩,到最终问鼎冠军的辉煌,陈铭用五季的辛勤汗水,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辩论传奇。但真正让人铭记于心的,远不止他出色的辩论技巧,更是他那种在辩论中融入真挚情感,让人深感共鸣的独特魅力。
他并不将个人的输赢视为唯一追求,而是更加注重团队的合作与荣誉。在他看来,个人的胜利固然值得庆祝,但带领团队共同前进,才是更加珍贵的经历。这种团队精神,让他在节目中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与尊敬。
父亲的登记照
在节目中,他说从初中开始他就将父亲的登记照放在钱包里,一直到他博士毕业都没有离开过。父亲之于他,早已不再是偶像的地位,已经带着信仰的感觉。每当他触碰这张照片,他的内心都会感到踏实,看到父亲的样子,就好像看到了忠诚、智慧、勇气、奉献。当他彷徨无依的时候他就会想,如果是父亲应该会怎么做。
他从小就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学习能力。从小学到初中,他一直担任班长,高中时期更是成为了团支部书记。之后,他顺利考入武汉大学,继续深造,并最终留校成为了一名老师。这一路走来,陈铭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这份热爱也让他在教育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寄语
对于陈铭来说,辩论和教育是他人生中两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辩论让他学会了独立思考,培养了快速高效的学习习惯,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教育则让他有机会将所学所得传授给更多的人,帮助他们成长进步。
今年他出了一本新书《有聊》,书本身是一个音频节目文字化的过程。陈铭说这是一本哲学小说,它不图一个宏大观念的建构,一个世界观的搭建,它的目的是游历,像一个观点迷宫的导游。作家对他来说太远了,甚至是遥不可及。他只是一个表达着、观察者和思考者。
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