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来老师带您解读《中国书法批评史》第六十一讲

书画艺术档案谈文化 2024-05-09 06:38:02

王贵来老师带您解读《中国书法批评史》第六十一讲

第四章 张怀瑾的书学与盛唐浪漫精神

第二节 张怀瑾对书法艺术性质及价值的独到见解

三、简易之道的探微

张怀瑾在《文字论》中曾深刻阐述:“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这句话所蕴含的,正是书法艺术在表达作者精神意旨上的独特之处。与文学作品相比,书法家只需一笔一划,便能够展现出丰富的内心世界。张怀瑾将书法艺术赞誉为“简易之道”,这一观点在书法领域堪称独步。

我们也要注意到,汉朝扬雄曾言:“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虽然扬雄的原意是指口头语言是心灵的声音,书面语言是心灵的图画,但他并未直接涉及到书法艺术。而张怀瑾则巧妙地将书法与心灵直接相连,赋予了书法艺术更深层次的内涵。

在《文字论》中,张怀瑾进一步探讨了书法艺术为何能被誉为“简易之道”的原因。他指出,书法与文字在功能上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能够将人们对宇宙万象、人伦情态的微妙感受表达出来。这种表达方式既简洁又博大,张怀瑾称之为“事简而应博”。

张怀瑾还认为,书法具有“囊括万殊,裁成一相”的功能。这意味着书法艺术能够包容万象,将世间万物融入其中,同时又能够提炼出精髓,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功能的实现,正是书法艺术被誉为“简易之道”的重要原因。

张怀瑾通过对书法艺术的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赋予了书法艺术以“简易之道”的美誉。这一观点丰富了书法艺术的理论体系,也为我们欣赏和理解书法艺术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四、书法艺术的永恒价值

谈及书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前文的概述已略见端倪。赵壹在东汉末年所著的《非草书》并非对草书本身提出批评,而是认为在人生的丰功伟绩中,草书的地位应被适度贬低。而到了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告诫子弟,不应像王羲之那样将书法才能置于人生真正成就之上。唐太宗亦曾言:“书法虽小道,但亦有其价值,若偶尔投入其中,胜过虚度光阴。”

身为书法侍臣的张怀瑾,对书法的价值有着独特的见解。在其多篇书理论述中,他将“书”的功用提升到了相当高的层次。他追溯了书法的历史,从孔子修《书》开始,历经尧舜、夏殷、秦汉,书法的各种形式层出不穷,其精妙之处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张怀瑾认为,书法之道尊贵无比,堪称圣道,其痕迹中蕴含着深不可测的奥秘。这种道理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其妙处也无法用笔墨穷尽。只有通达玄妙、洞察微妙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书法的价值所在。

书法具有实用价值,还能成为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工具。通过书法,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领略到历史的痕迹。书法还能帮助我们抒发内心的情感,使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乐趣。

书法是一门不朽的艺术,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实用层面还是在精神层面,书法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珍视并传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书法与文字,两者紧密相连,共同构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古代先王、先贤的思想,通过文字得以流传千古,文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文字的魅力,则通过书法得以完美展现。书法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艺术性,更在于它承载了先贤的智慧与功业。

张怀瑾在《文字论》中曾指出:“字之于书,理亦归一。因文为用,相须而成。”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文字与书法之间的紧密联系。书法,作为文字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文字的神奇功能,更在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的拓展。无论是《典》还是《坟》,这些典籍的流传与传承,都离不开书法的贡献。而唐代,作为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更是将书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唐朝,人们对于社会各行业的尊重并不分高低贵贱,只要能够在自己的领域达到登峰造极之境,都能得到同样的赞誉。张旭以书名世,李白以诗称誉,裴旻以舞剑称奇,这三位被唐文宗誉为“三绝”的人物,正是唐朝重视荣誉、尊重专业的典型代表。他们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唐朝的科举考试中还设有书学一门,虽然品级不高,但并未因此受到冷落。这足以说明,在唐朝时期,人们对于书法艺术的重视程度。在这样的社会风尚下,张怀瑾将书法定位得如此高,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

唐朝的社会风尚为人们在各行各业建功立业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人们尊重专业、追求荣誉,这种风尚促进了书法艺术的繁荣,也推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正是这种风尚的存在,使得唐朝的文化艺术得以繁荣昌盛。

书法与文字紧密相连,共同构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唐朝时期对于书法艺术的重视与推崇,更是为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在这样的社会风尚下,书法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也就成为必然。(全文1885字)

作者:王贵来(天津书画艺术网总编)

2024年5月8日星期三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