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国公傅友德被赐死后后代结局如何?外孙承袭王爵,儿孙枝繁叶茂

雍亲王府王妃 2024-07-10 12:23:54

若说明太祖朱元璋最对不起的开国功臣,除了诚意伯刘伯温外,便是颖国公傅友德。

傅友德虽然不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而且在投奔朱元璋之前先后跟随刘福通(红巾军起义首领之一)、陈友谅,到了1361年(朱元璋1353年参加红巾军)才同丁普郎一起归顺太祖皇帝,隶属大将常遇春麾下;但是傅友德却能在洪武三年被封为颍川侯,洪武十七年被封为颖国公,比“淮西二十四将”晚8年时间归顺太祖,便可见傅友德的战功有多显赫。

在1368年太祖皇帝建立大明王朝,登基称帝之前,傅友德便已经战功赫赫:

跟随太祖一起救援安丰,驰援洪都,参与对战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

之后又跟随常遇春一起攻克安陆、襄阳等地

从1367年又跟随大将徐达、常遇春一起北伐,征伐元朝残余势力

被封颍川侯后,仍旧多次率兵出征:

洪武十年,征伐明玉珍

洪武十四年,率蓝玉与沐英一起南下,征伐云南

被封颖国公后,从洪武十八年到洪武十九年,多次率兵平定云南诸蛮叛乱;

洪武二十年,跟随宋国公冯胜一起征伐盘踞东北的北元太尉纳哈出;

洪武二十一年,前去平定鞑靼官军姚曲里歹等人谋反

......

一直到洪武二十七年被无罪赐死之前,傅友德不是在平定叛乱,便是在练兵。可以说对于大明王朝来说,傅友德自归顺太祖起便一直兢兢业业、忠心耿耿、战功卓著。正因为如此,傅友德自然是太祖皇帝联姻的对象,太祖不仅将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寿春公主嫁到傅家,做傅友德儿媳妇;而且还让傅友德的女儿,嫁给晋王世子朱悦熺(晋王朱棡的嫡长子,永平侯谢成的女儿谢氏所生)

让傅友德成为位高权重的皇亲国戚,然而也正因为如此,傅友德便不得不死。

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顿时便失去了未来的皇位继承人。

虽然朱元璋还有二十几个儿子,其中不乏可以担当大任者,但是朱元璋并不打算将皇位传给其他的儿子,而是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封为皇太孙,多年后继承皇位。

对于太子朱标而言,既是满朝文武都敬重的太子,又是诸位藩王的长兄,堪称“历史上最有实力的太子”。若他不死,即便是恃宠生娇的权贵们,太祖也不足为虑。

然而对于年仅15岁便被封为皇太孙的朱允炆而言,治理天下的能力远不如自己的父亲,而且没有强大的外戚势力可以依靠。毕竟朱允炆的生母吕氏,父亲仅仅是太常寺卿而已。为了能够让孙儿将来顺利登基并且稳坐皇位,太祖便不得不除掉一些战功赫赫的开国功臣。

而傅友德便是其中之一,傅友德是晋王世子朱济熺的岳父,若是晋王朱棡有二心的话,既有岳父永平侯谢成,又有亲家傅友德,太祖十分忌惮晋王会有谋逆之心。永平侯谢成在洪武二十六年被处死,而傅友德便是在洪武二十七年下旨赐死。

在傅友德去世仅仅一个月后,太祖便将朱允炆的长姐江都郡主,下嫁长兴侯耿炳文的长子耿璇。提到耿炳文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靖难之役中第一位挂帅出征的大将,也是太祖皇帝为皇太孙朱允炆留下的战功赫赫的大将。太祖此举,很显然是在为皇太孙安排一个强大的外戚做依靠。

无论如何,傅友德之死确实有些冤屈。但是在皇权面前并无冤屈一说,傅友德毕竟是受蓝玉案牵连而死,所以傅友德死后他的爵位并未世代承袭。不过幸运的是,傅友德虽被无罪赐死,好歹太祖并未牵连其家人,也算是一大幸。

那么傅友德死后,他的后代如何了呢?

01外孙承袭王爵

傅友德的女儿傅氏,嫁给了晋恭王朱棡与王妃谢氏(永平侯谢成的女儿)所生的嫡长子朱济熺,也就是明朝的第二代晋王。朱济熺在年幼时期,同建文帝朱允炆、明仁宗朱高炽以及秦隐王朱尚炳都在南京读书,所以几人的关系颇好。

洪武三十一年,晋恭王朱棡病逝后,朱悦熺便由世子晋封为晋王。朱棢序齿排行老三,马皇后所生嫡子,在皇太子朱标去世后,是制衡燕王朱棣的一位非常有实力的藩王。然而朱棡却突然去世,再一次打乱了太祖皇帝的布局。

顾不得伤心的太祖,便赶紧将晋王世子朱悦熺晋封为晋王,并且让其率兵东移,在燕王朱棣的封地周围驻军。与此同时,左军都督杨文则是率兵进入燕王府。然而即便是这样,太祖仍旧不放心,下旨召燕王回京。

燕王还在半路上,太祖皇帝便病逝了。建文帝并未让朱棣继续前往南京,而是半路返回北平。之后建文帝便在心腹黄子澄与齐泰的辅佐下,接连削藩。

建文元年(1399年),傅氏为朱悦熺生下嫡长子朱美圭。

朱美圭虽然是晋定王朱悦熺嫡长子,但他晋封晋王爵位的过程还是比较坎坷的。

而且在这一年燕王朱棣开始靖难,建文四年,燕王朱棣率兵进入南京,靖难结束。

至于朱悦熺,对四叔篡位很是不满,朱棣又怎么会不清楚呢?自然对自己的这个侄儿心存记恨。此事被朱济熺的三弟平阳王朱济熿(曹国公李景隆的女婿)得知,朱济熿本就不得父宠,忌恨兄长,所以便借机在朱棣面前多次说自己的兄长的坏话。

永乐十二年,朱棣下旨削掉朱悦熺的晋王爵位,让其去为自己的父亲晋恭王守陵。而改封朱济熿为晋王,而朱济熿晋封晋王后,不仅给自己的嫡母谢氏(朱悦熺的生母)下毒,而且还将兄长朱悦熺幽禁起来,长达十年之久,甚至跟汉王朱高煦暗中勾结、意图谋反。

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想要学自己的父亲朱棣造反,宣宗朱瞻基御驾亲征,很快便将叔叔朱高煦抓回了京城。晋王府的官员,揭发朱济熿同汉王勾结一事,宣宗直接废掉了朱济熿爵位。

宣德十年,朱悦熺病逝,终年61岁。

同年,朱悦熺嫡长子朱美圭承袭晋王爵位。

自此晋王爵位又从小宗转而大宗来承袭,朱美圭作为晋恭王德嫡长孙,本就是名正言顺的晋王继承人,半路让叔叔朱济熿插了一脚。好在多年后,朱美圭还是承袭了晋王爵位。

朱美圭之后,晋王爵位又传了10代,与大明有始有终。

长子傅忠一脉

洪武十九年,太祖皇帝第九女寿春公主下嫁傅忠,寿春公主是太祖皇帝最钟爱的女儿,所以寿春公主的岁入是其他的姐妹的数倍。虽然寿春公主嫁给傅忠仅仅两年后便病逝了,但还是为傅忠生下了两个儿子,或许正是因为寿春公主接连怀孕生子而伤了身体,才突然去世的。

好在寿春公主所生的两个儿子,都得以长大成人:

傅荣是寿春公主长子,也就是傅忠的嫡长子,娶陈氏为妻,共生五个儿子。所以傅荣这一脉,被称之为“六灶傅氏”。傅荣虽然是寿春公主所生,是太祖皇帝的外孙,但他从未入仕,或许是因为祖父傅友德被无罪赐死的缘故。而且傅荣在临死之前留下遗训:后世子孙皆不可入仕。

所以傅荣的后世子孙虽然兴旺,但皆为步衣,不过还是人才辈出的。

比如明朝末年董其昌的一位入室弟子叫傅廷彝,在书法方面的造诣非常高,被称为“云间四家”之一。但是不管傅廷彝才华如何之高,至死都不求仕。时至今日,六灶傅氏大多居住在上海等地,已经传了20多世,人数已经超过万人。

傅瀞是傅忠与寿春公主所生次子,朱棣迁都北京时,傅瀞并未跟随一起,而是继续留在南京,出任金吾卫千户。之后娶了李氏为妻,生了一个儿子叫傅元,傅元生了一个儿子儿子叫傅瑛,若是按照辈分的话,傅瑛便是颖国公傅友德的五世孙。

弘治十二年,晋恭王朱棡的五世孙晋庄王朱钟铉在病重时,曾上书明孝宗:希望明孝宗能准许傅瑛承袭五世祖傅友德的颖国公爵位。但是孝宗并没有答应,虽然傅友德是无罪赐死,但是太祖皇帝并未准许其爵位世袭。

傅瑛是一位文武双全之人,多次立下战功,一步一步坐到了陕西指挥使的位置上。

傅瑛共生三子,三子皆跟随父亲一起入部队效力,在山西、甘肃等边陲之地统兵。值得一提的是傅瑛以及他的三个儿子继承了先祖刚正、崇尚武德的风格,后世子孙皆习武。他的子孙后代,遍及西北各地。

傅忠这一脉,分成了两个明显的分支,傅荣这一支留下“不入仕”的遗训,所以其子孙后代皆未入仕,但后世子孙非常兴旺,人才辈出,生活在上海一代;而傅瀞这一支则入仕,后世子孙皆习武,生活在西北各地。

傅友德次子傅正这一脉

傅友德去世的时候,傅正已经37岁,时任普定屯田卫指挥使,娶魏氏为妻,夫妻二人生一子傅敬。在得知父亲被无罪赐死的消息后,傅正便主动放弃官职,带着全家人迁到了云南曲靖。

傅敬共生两个儿子傅庸与傅乔,傅庸生了一个儿子叫傅本,在云南沾益县大树屯安家;

而傅乔所生的儿子傅镇,则是迁居到曲靖居住;

从傅本与傅镇开始,傅正的子孙后代慢慢旺盛起来,逐步成为曲靖的一个大家族。时至今日,傅正的儿子傅敬被认为是云南曲靖绝大多数傅氏共同的先祖,已经传了24世,人数已经超过了10万

如此快的繁衍速度,远远超过傅友德次子傅忠这一脉。

傅友德第三子傅茂这一脉

在傅友德去世的时候,傅茂33岁,时任昆明都指挥使。傅茂共两任妻子:童氏与张氏,共生三个儿子:傅天爵、傅天周、傅天禄。傅茂得知父亲被赐死的消息后,便同同样在昆明任职的四弟傅敬商议,二人决定傅茂带着全家回砀山安家,而四弟傅敬则是继续留在云南。

傅茂其实早已被过继给了他的二叔傅友仁,原本傅茂应当按照计划回砀山;但是沿途路过了武冈州,岩山一代风景十分秀丽,傅茂便决定在岩山安家。安家岩山后,傅茂便带着子孙过其乐耕读的生活,子孙后代逐渐兴旺起来。

至于傅茂的次子傅天周则是迁居到了壶瓶洞、北林一带,傅友德曾经在此处驻军平定叛乱。之后傅天周的后代又多次迁居,时至今日,在常德、怀化、武冈等地的傅氏族人,皆以傅茂为先祖,已经传了30代,人数超过了3万。

傅友德第四子傅敬这一脉

傅敬同三哥傅茂是同年所生,二人的生母一位是傅友德妾室杨氏,一位是傅友德妾室孔氏。在父亲傅友德被赐死时,傅敬33岁,时任大理卫指挥佥事。在同三哥商议后,傅敬便同家人一起继续留在云南来应对朝廷。

傅敬共生五个儿子,不过为了保护家人,傅敬并未将所有的儿子都留在身边,只是留下了次子傅宽,至于另外四个儿子则是在傅敬亲信的保护下,前往云南各地隐居度日。

在西平侯沐春(沐英长子)的帮助下,傅敬得以居住在永平,至于其他的傅氏族人则是分到了大理、红河等地屯田。

在沐春平定蛮夷叛乱时,再次启用傅敬跟随自己一起出征。

凯旋而归后,傅敬得以被授予永平知县一职,没多久又被擢升为大理知事。只是在后来平定普安土夷叛乱的时候战死,其子傅宽便带着母亲一起定居永平。

在傅宽的后代中,在明朝末年时出了一位朝廷重臣傅宗龙:

傅宗龙是万历三十八年的进士,被授予铜梁知县,因为政绩卓著而被调入京城,任户部主事,之后又被提拔为御史。天启四年,前往贵州巡按,并且平定了当地的土司叛乱。崇祯三年时,被提拔为兵部右侍郎,总管蓟、辽、保定三地军务。

崇祯十四年,傅宗龙已经任陕西三边军务总督,并且奉命围攻李自成,但是傅宗龙兵败被李自成所获。李自成原本想以傅宗龙为要挟,让项城的守将打开城门,但是傅宗龙不肯让李自成利用,李自成恼怒之下,直接杀了傅宗龙。

崇祯皇帝得知傅宗龙死讯后,赠与其谥号“忠壮”,准许其子孙承袭锦衣百户。

傅宗龙的儿子傅昌明承袭锦衣百户,在云南任职。后来清军攻陷昆明,傅昌明不想被俘,便同其子与儿子傅绩自尽而死。傅绩的儿子傅胤孙得以活了下来,并且在南明时任太仆少卿一职。南明结束后,傅胤孙边带着家人隐居昆明,时至今日已经承袭了29代,人数超过了1700人。

傅友德五子傅让这一脉

傅让在洪武一朝任金吾卫所镇抚,洪武十五年时曾一起跟随征讨云南。

傅让共生三子:傅旺、傅瑞与傅招,其后代大多前往了辽东。只是后来因为辽东一带苦寒而且战争频仍,所以傅氏族人便决定往山东迁移。傅旺的六世孙傅喜、傅超与傅彪则是迁到了山东福山,并且在此处安家,取名为傅家村。

不过只有傅超这一脉在此处定居了下来繁衍后代,而傅喜与傅彪则是又迁到了其他的地方。

留在傅家村的傅超共生三子,而这三子又分成了三大分支。

时至今日,傅家村已经超过了800人,而且大部分都姓傅。

4 阅读: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