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佛祖的印度,为什么体育那么拉胯,答案还需从历史中寻找

贪吃的骆驼 2023-10-10 10:06:35

01

公元1279年左右,宋朝最后的气运终于崖山一战,元朝自此成了华夏之主。

当时元朝的疆域要远比宋朝的故土辽阔的多的多,治下的人种自然也就不会拘泥于蒙古族和汉族。

那么如何统治这辽阔的疆土,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呢?

元朝的统治者在武力统治的基础上,又加进了“蒙元四等人制”,妄图从文化和思想上彻底奴役自己的地盘。

这种把人分等级的制度,并不是元朝的统治者者首创,至少在2000多年前,古老的印度地区,这一黑暗的制度就已经出现。

运用这一制度的,并不是印度的土著,而是一个叫雅利安人的族群,这个古老的族群以游牧为生。

当时雅利安人主要聚集在古印度的北方,和元朝和宋朝有些微微相似,不过古印度要比宋朝更抗打,雅利安人花了大约600年才彻底搞定古印度这个庞然大物。

02

雅利安人搞定古印度之后,自然要想办法统治这块巨大的土地,以及土地上孕育出的海量人口。

俗话说,马上可以得天下,但是不能马上治天下。

雅利安人要想让自己新得到的地盘长治久安,自然不能再靠之前的快马利箭,只能用相对“和平”的方式,最后在雅利安人的集思广益之下,他们想出的办法就是对古印度的原住民进行“分化瓦解”,具体措施就是种姓制度。

当时的这种姓制度,和元朝后来的“蒙元四等人制”类似,都是把人分成高低不同的等级,让再让不同等级的人获得不同的权力义务,从而让同一片土地上的人产生隔阂和制约,以及服从。

那么雅利安人对古印度人的改造进行了多久呢?

差不多有2000年左右!

这种长时间的洗脑,让种姓制度根深蒂固,至今尚存。

03

那么这种制度会有什么影响呢?

高高在上的高种姓人,几乎无一例外的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这种制度延续下去,为的是让他们高高在上的利益持续不被动摇。

而底层的低种姓人,因为常年被压迫和控制,所以他们无论是学习的机会,还是跨越阶层的机会,都会被刻意的打压,于是这部分人几乎很难出头,就是在基础知识的获取上也会存在巨大问题。

此外,为了维持这种种姓制度,上层的高种姓人,就必然要推崇给他们这一“福利”的宗教,宗教占据主流以后,国家的法律法规就自然会受到影响。

也就是说,如果种姓制度一直存在,那么广大的底层印度人,就不会有出头之日,而印度的国家政策也会被宗教所影响。

04

只有流水才能不腐,如果印度的种姓制度一直存在,那么最上层的一小撮人,就会永远掌握印度绝大多数的财富,而这些占据了财富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就会希望印度永远不进入文明社会。

其实印度在结束了雅利安人的统治之后,本来是有机会改变现状的。

但是雅利安人走了以后,他们又迎来的欧洲的殖民者,欧洲人来到印度殖民之后,自然不希望印度人团结成一块铁板,于是沿用了之前的分化套路,种姓制度不光得到了集成,甚至还得到了加强。

而且因为欧洲殖民者的势力并不只有一个,因此印度在被欧洲列强殖民期间,内部也分化成了很多的小联邦,后来殖民者被迫撤出之后,这些众多的小联邦并没有就此合并,而是成了占据一方的自由势力。

05

时至今日,印度的各个小联邦,也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利,这不仅包括行政权利,甚至还延伸到了文化教育。

也就是说,印度虽然是一个国家,但是它的各个联邦其实是各自为政,就连最基础的国民教育,都会因所在的联邦不同,而无法做到全国一致。

目前的印度,下有流传千年的种姓制度,上有联邦的“自治”,你要说印度是个国家,倒不如说它是一个由众多小国组成的宗教制盟国。

这种割裂的国家现状,让印度无法像它的邻居那样集中力量办大事,据有心人统计,到2019年左右,印度“跨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大约有1500公里,而它一心想超越的东方大国,彼时的高速路里程已经超过了14万公里。

高速路是现代工业发展的血脉,连路都没修好,你拿什么来发展工业。

06

工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石,但是作为一个正常人,你绝对想不到,成天叫嚣要超过中国的印度,因为工业的拉跨,竟然连本国使用的化肥都没法保证足量供应。

而这一结果又直接导致印度的粮食亩产,竟然还达不到中国明清时期的水平(亩产300公斤左右),由此可见,印度的工业基础是多么的拉垮。

可能有人会说,印度在制药和计算机的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还是非常值得一提的,但是我想说的是,工业基础是指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不是单独的那一项。

印度工业基础的薄弱,从它的农业上就能看出来,而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印度的那两个遗留问题,残存的种姓制度,已经好没有彻底解决的诸多联邦。

只要印度一天没有解决这两个问题,那么它们带来的影响就会直接干预印度的工业发展,而没有工业体系的发展,那么印度的综合国力就很难有所突破,农业和体育的拉跨,不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印度要想赶上中国,路还很漫长,如果中国不停下自己的脚步,那么印度可能连一丝机会都不会有。

1 阅读: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