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民:同州古镇

景澄讲文化 2024-05-28 03:43:08

同 州 古 镇

文/王小民

大荔大、大荔美,大在地域广阔,美在文脉久远,1800平方公里河西之地满目繁华,名垂史册的镇堡村寨可谓灿若星河、彪炳千秋。

历史最远,远在李润。李润镇也叫李润堡,遗址在今许庄坡底北塬上。《魏书》《资治通鉴》等古籍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华州治所李润堡缠镰山、傍流泉,既是纵览关中东部的战略要地、军事要冲,又是羌族聚居、商贾云集的宜居地带;还是山水灵秀、才俊辈出的秀美之地。“先有朝阳堡,后有同州府”,李润堡“九凤朝阳台”形如九只展翅欲飞的凤凰,上面建有很多城堡,朝阳堡就是较为有名的一个。这里与川道水平高差约百米,土地开阔平展,东西约4公里,南北3公里有余,登高远望,紫气东来,南迎祥瑞,确是一处吉祥的风水宝地。极目万顷沃野尽收眼底,塬脚一潭碧水、一眼清泉、一座龙王庙,正是古籍中“居岗饮涧”的生动写照!说到李润堡,不能不说羌族在关中的活动。羌族世居甘肃,早在东晋咸和年间,后秦武昭帝姚苌之兄姚襄就率领羌族部落一支在李润堡聚居,羌、胡十万余户亦农亦兵,集居住、生活、生产、作战于一体的堡垒,先后由镇东将军姚汉得、征西将军姚硕德、公爵姚宣镇守,震慑山胡、缉清郡盗、镇遏边防,直至北魏年间消亡。

文化最靓,靓在赵渡。赵渡居黄河之滨、晋陕要冲,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感念“千里送京娘”渡河情意而赐名。赵渡临近黄、渭、洛“三河”,是行人过往的水陆要道和货物集散的中心集镇。赵渡人“八商二农”,手工业、商业、集市贸易兴隆,从早到晚方圆二十里百姓人流如织,处处喧哗,家家红火,“小北京”一派繁华景象。城池可谓“城内城”“城套城”,四条大街笔直宽阔,巷道胡同四通八达,精美壮观的庙宇祠堂和楼台建筑有50多座。镇上富贵人家居多,最阔绰的首推阎敬铭府第“南安院”,按“一品当朝”四字建造而成,房院鳞次栉比,厅堂错落有致,园林讲究气派,现已移至终南山下的陕西民俗博物院保存。风光旖旎的赵渡三面环水,眺山绕水,景秀物丰,古来就有“八景”传世。黄河滩地绵松肥沃宜耕作,一年四季处处繁华艳艳、硕果累累,香飘百里,名扬八方,远近之人无不赞美称羡。千百年来这里孕育出无数英才人杰,曾任台湾道台的清代御史刘重麟,倡修“丰图义仓”的清代东阁大学士阎敬铭,还有徐少南、程善初、王宴亭、李树仁、马智敏等一大批近现代仁人志士,他们身上体现着赵渡人坚强勇敢、勤劳睿智、诚实守信、重情敬义的秉性和传统。

名声最响,响在新市。赵渡因河兴也因河衰,三门峡移民返库后的新赵渡就建在和它同样著名的新市镇旧址上。新市镇正当秦晋故道,半城绿树四季花,碧水蓝天美如画,宋元朝廷都在这里设税监,它不仅是经济大镇更是文化名镇。文化璀璨所在首推饶益寺,修建于1500多年的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唐太宗贞观二年建立高大华丽的十三层佛塔,白日熠熠生辉,与空旷广远的青天相接,晚间灯火辉煌,只有天上的云霞可与之抗衡,整个建筑犹如高耸的山峰与汪洋的大水摄人心魄,可谓世间少见胜景。唐宋以来,有名望的臣僚、有才华的士子往来经过无不到寺内休息游赏,雅兴所致题名赋诗于墙壁者难以计数,历任主持和尚忧虑年久风雨侵蚀字迹消失,便刻石碑建藏春坞珍藏起来,圆了后来游赏者的雅兴。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便在《游饶益寺》中写下“闻道舆图次第还,黄河依旧抱潼关。会当小住平戎帐,饶益南亭看华山”的诗句,可见美好景物给诗人留下了多么美好深刻的印象。

影响最强,强在羌白。建于东汉建武年间的羌白有多重概念,行政概念—大荔首镇、民族概念—羌族部落、历史概念—战事重地、文化概念—古镇名镇……羌白连塬接沙、风水绝有,约在20万年前就留下了早期智人生活起居的痕迹。东汉羌族首领白纳目希汗主政羌白时,既鼓励大力发展农牧业生产,又积极倡导兴办加工产业,很快就使羌白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皮货之乡,商号林立,万贾云集。有强有力的经济基础作支撑,羌白古镇规制宏大,城垒森严,布局严谨,一柏单三门、一步三眼桥、一面菱角炕、两座戏楼、三间议事厅,东会馆、中皇城、西国丈坟,最气派的八鱼李家宅院青砖灰瓦,脊兽高耸,望之就有一种莫名的敬仰。悠悠千载,恩怨情仇在羌白轮番上演。清同治元年回民起义暴发,羌白镇成为事件的核心区域,城防几经易手,到处刀光剑影、火光冲天,铁蹄荡平了庄稼、摧毁了村寨,生灵涂炭惨不忍睹。1918年,羌白古镇再次成为重兵争夺的据点,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郭坚遭陈树藩围困57天,弹尽粮绝之际,在羌白新娶的三姨太用声东击西之计救夫杀出了重围。羌白人极具豁达豪爽、刚正不阿的血性,方圆多有侠义之士,他们既不是盖世武功的武士,也不是打杀为业的武林好汉,他们是随处可见普普通通的庄稼汉,行侠仗义、扶危解困,不求功名利禄,甚至不惜鲜血和生命,正如“铁人”王进喜一样,体现出的是正义和情义、血性和阳刚、骨气和精气、诚信和大气。

在大荔的历史长河中,留下深深印记的大镇坚堡何止上述,春秋时期洿浴堡、唐代同家洼、金代平原堡、元代干社寨、明代泰安堡等等枚不胜数,可以说每一个都是大美大荔的印记、满载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作者简介:王小民,1971年生,大荔羌白人。陕西省作协会员,渭南市作协理事,渭南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出版有《风情同州》《大美大荔》《小民看大荔》《沃土情思》等著作。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