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快讯丨国内首台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下线;遥感卫星“内蒙古一号”已投入使用;Inmarsat将推出全新通信网络

今日北斗 2021-08-09 10:02:52

第五十一期(2021/08/02-2021/08/08)

01

《2021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在8月3日召开的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成果发布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2021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报告》,从产业全景、高端领域、人才智力、资本运作、双创效应、产业协同六个维度,对2020年产业发展的年度数据进行全景式呈现,为共谋新时期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之道提供了参考,引起了业界的热烈反响。

报告指出,2020年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场景应用不断深化。北京作为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发源地,已形成国内最完整的北斗产业链,将以海淀区北清路沿线、顺义区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园、经开区北斗产业园为核心,打造产业创新、应用示范等特色基地。

02

北斗功能型平台协同创新中心正式落地

近日,北斗导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首期学生暑期实践活动正式开启,已有来自长三角区域近20名在校硕士、博士生成功入营,标志着协同创新中心正式落地。

北斗功能型平台协同创新中心将深耕产业集群,为实验室-平台-企业搭建产学研转化合作的依托桥梁。平台以学生实践为载体,促进高校前沿创新成果与产业化应用有机结合,构建产学研一体化融合创新机制,推动高校科研能力与科研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为平台、科创公司、园区企业解决有应用价值的共性核心技术难题。协同创新中心还将重点围绕北斗导航、室内外融合导航、智能无人系统、目标识别等领域,开展产业化技术攻关,解决应用中的核心技术难点与共性技术问题。

03

国内首台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下线

8月2日,国内首台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在中国中铁科工集团江苏南通制造基地下线。该台机器人采用北斗差分定位纠偏系统和变频调速技术,测量精度可达10毫米,解决了精准施工、平稳作业等难题,填补了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装备领域的一项空白,将用于广州地铁11号线赤沙车辆段的建设。

该台机器人由中铁科工集团与中铁建工集团联合研制,长80米,自重460吨,有效跨度达69米,可架设最重120吨的梁体。为了让机器人变得聪明灵活,设备上安装了72个传感器、50个摄像头,构成了“网络中枢”;由32个轮胎组成的8条独立活动的腿,可以横向、纵向行走,独立伸缩,爬坡过坎,跨层施工,与塔吊、现浇等施工互不干扰,实现功能人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04

Inmarsat欲投巨资发射低轨卫星推出全新通信网络

近日,Inmarsat就面向未来的通信网络ORCHESTRA公布具体计划。Inmarsat ORCHESTRA即将迎来其当前一流服务的最大规模转型,届时拟将现有的地球同步 (GEO) 卫星与低轨道地球卫星 (LEO) 和地面5G整合为单一高性能解决方案,为全球的海上、陆地、航空的客户提供更广和更高效能的通讯能力,在多个新地点启动全新开创性服务。

ORCHESTRA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汇集多种技术的优势,造就一款博采众长的出色解决方案。如今,它将 LEO、GEO 和地面网络进行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整合,打造出一种“动态网状网络”,既可以实现无处不在的高性能网络连接,也能为移动客户提供统一的连接服务。

据悉,ORCHESTRA的服务将要求在五年内投入约1亿美元,包括最终将部署150至175颗低地球轨道卫星。

05

残联主席张海迪:议用北斗系统为盲人提供导航服务

在7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务院残工委副主任、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建议采用北斗导航系统为盲人提供导航服务,解决盲人出行难和生活难的问题。她表示,盲道被侵占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盲道成了摆设,而地面有凸起的盲道也会给轮椅使用者带来不便,路人会在盲道上磕绊,这是急迫需要宣传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张海迪还表示,目前北斗导航系统已经实现了全覆盖,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能获得精准即时服务。希望科学技术能够为盲人带来福祉,为他们创造更便利、更高质量的生活。

06

印度拟向全球推广国产NavIC卫星导航系统

印度政府一项关于卫星导航的新政策草案揭示,印度已经发射了一组卫星,来支持本土设立的印度版卫星导航系统——NavIC。该政策旨在解决和满足天基导航和授时应用的需求以及商业、战略和社会应用领域自给自足的相关技术进步。

印度还将向全球推广使用NavIC卫星导航系统。印度航天部门建立了一套基于卫星的增强系统 (SBAS),即'GPS辅助型静地轨道增强导航系统'(GAGAN),将通过“努力促进印度卫星导航和增强系统的全球使用”来推动NavIC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为此,印度将努力使印度卫星导航和增强信号与其他天基导航系统/基于卫星的增强系统信号更加兼容,互操作性更高。

07

美天链公司将利用中继卫星改善空间站通信

在弗吉尼亚州麦克莱恩创企天链公司(SpaceLink)获得对其拟发射的中继卫星进行测试所需经费后,国际空间站上的通信速度有望提到大幅提升。该中继网络将做NASA“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没做到的事情,实现实时的通信连接。

天链公司计划建设由4颗中地轨道卫星组网的一个中继星座,主要用来向低轨卫星提供服务。该公司称,其卫星轨道较高,随时都能被低轨航天器和地球上的一座地面关口站看到,从而可在数毫秒内把数据直接发往全球任何位置。国际空间站上的验证任务目的是证明该公司光学终端技术确实可用。机组人员可将其用于站上系统、实验和同地面人员的通信。

08

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有效解决铁路铺轨施工关键难题

今年7月,湘潭大学智能导航与遥感研究中心承担研发的智能化改造的群枕式长钢轨铺轨机组,在成昆线顺利施工,取得良好效果。改造后的智能化铺轨机组充分利用了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等前沿技术,解决了现有施工过程中的两大关键难点问题:第一,铺轨机组精度受工况、人工及其他干扰因素影响;第二,布枕机的群枕位置相对定位精度不高。

《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的智能群枕式长钢轨铺轨机组》项目是北斗定位技术成功运用于轨道交通施工机械设备智能化改造的典型事例,开创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技术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领域,拓展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关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化应用。

09

陕西商洛将建设45套北斗卫星通讯应急气象监测站 

7月22日至23日,商洛市局部出现大暴雨,造成部分镇办电力、通信、道路中断,导致气象监测站数据传输中断。

为实现商洛气象监测数据能够在常规通信网络中断后及时、准确传输,为科学开展气象监测和预报预警工作提供支持,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市气象局根据市政府安排,在充分调研商洛市监测盲区、科学部署站点的基础上,制定了《商洛市北斗通讯气象应急监测站建设方案》,将在商洛市建设45套北斗卫星通讯应急气象监测站。

目前,各县区气象局已积极向地方政府争取建设资金,预计8月中旬完成北斗通讯气象应急监测站的建设任务。

10

国际最大幅宽亚米级光学遥感卫星“内蒙古一号”卫星投入使用

7月3日10时51分,“内蒙古一号”卫星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通过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具备高分辨、超大幅宽、高速存储、高速数传等特点,覆盖范围广、信息量大,能够实现及时性、现势性、长期性动态监测。

“内蒙古一号”卫星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颗遥感卫星,也是国际上幅宽最大的亚米级光学遥感卫星。目前,“内蒙古一号”卫星在轨运行正常,已投入使用,将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插上智慧翅膀。这标志着内蒙古已经构建起“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生态监测新格局。

11

2021年底将发射一颗轨道大气密度探测试验卫星

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的一颗轨道大气密度探测试验卫星(又名为“明日科技之星”),计划于2021年12月在某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该卫星将进行低成本大气密度实时探测技术验证,构建高精度大气密度预测保障服务体系的“探”环节,建立我国自主中低轨大气密度模型。

12

远望3号船圆满完成海上测控任务安全返航

8月1日上午,伴随一声汽笛长鸣,圆满完成风云三号05星海上测控任务的远望3号船顺利返航。本次出航,按计划完成了试验文书学习、薄弱环节补强、设备性能指标测试、技术状态验证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为成功护送风云三号05星入轨奠定了坚实基础。

远望3号船是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第二代远洋航天测控船,二十多年来远涉重洋数50余次,主要担负着对火箭、高中低轨卫星和飞船及空间站等目标的海上测控通信任务,该船自下水以来圆满完成了以神舟、嫦娥、北斗为代表的90余次海上测控任务,测控成功率达百分之百。

13

双曲线一号第3发民营商业运载火箭飞行试验未达到预期目的

8月3日15时39分,双曲线一号第3发民营商业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经遥测数据分析判读,火箭一、二、三、四子级固体发动机、液体姿轨控动力、导航制导与控制工作正常,全程姿态稳定,各级间分离及星箭分离正常,飞行时序与理论时序基本一致。由于整流罩未正常分离,未能将卫星送入500公里SSO预定轨道,飞行试验未达到预期目的。此次发射进一步验证了双曲线一号火箭总体方案的正确性,获取了有效的飞行数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