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中,新四军突围的三个纵队司令员,各自的结局怎么样?

砚田文化人 2024-07-06 05:24:31

1941年1月6日,国民党军约8万人把安徽泾县茂林地区围得风雨不透,对我皖南新四军3个纵队发起了突然袭击。

这就是令举国上下为之震惊的皖南事变,也是我军在抗战时期最为悲壮,最为惨烈,遭受损失最大的一战。

那么,这一战究竟是为何发生的?作战的具体过程又是怎样的?我军惨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此次战争中,新四军3个纵队的司令员又经历了怎样的遭遇?他们的最终结局又是怎样的?

01阴云密布

新四军军部于1937年在汉口正式成立,共管辖4个支队10个团,总计万余人。

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兼东南局书记,陈毅任第一支队司令员,前往皖南驻扎。

陈毅到了皖南之后不久,便于1938年遵照中央的指示率领第一支队前往苏南,开辟了茅山根据地。

而叶挺和项英则率领着新四军军部,以及东南局迁往安徽南部的泾县云岭镇。陈毅后来又把第4团和第6团调到苏南,使其所部日益发展壮大。

如此一来,便引起了第三战区国民党军的高度戒备。

国民党军韩德勤所部于1940年故意制造针对我苏南部队的“反共摩擦”,我军当即予以正义还击,并取得了黄桥大捷。

韩德勤是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的心腹,黄桥大捷激怒了顾祝同,同时也震动了蒋介石。

1940年10月19日,在蒋介石的阴谋策划下,时任国民党军总参谋长何应钦,副总参谋长白崇禧以联合名义向八路军及新四军总部发出皓电。

该电文中指责我军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私自行动,污蔑我军破坏抗日统一战线。

除此之外,该电报还严令最迟在一个月内,黄河以南的所有八路军和新四军部队都必须撤到黄河以北地区。

根据内线传递到中央的情报,顾祝同暗中早已在皖南与苏南之间部署重兵,企图将两地新四军拦腰截断。

考虑到既要顾全统一战线,又要防止敌人发起突然袭击,中央最终电令新四军军部离开皖南,前往苏南。

新四军军长叶挺并不是党员,基于党指挥枪的原则,项英作为副军长兼东南局书记,才是新四军的最高及最终决策者。

红军主力长征以后,项英留守南方领导了游击战争,因此在军中颇有威望。

此时的项英过于看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此几近丧失独立自主的原则,同时他又贪图云岭地区的安逸,因此对日益严峻的形势完全没有引起丝毫的重视。

有鉴于此,他对中央的命令持有异议,因此执行起来也是拖拖拉拉。就在项英犹豫不决的时候,蒋介石早已部署停当。

汤恩伯、李品仙、顾祝同三部数十万大军逐步向皖南逼近,皖南的上空已经阴云密布。

直到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才正式撤出云岭,计划东向绕道天目山,然后再北进溧阳。

02血战茂林

皖南新四军近万人,其中约有7000余人属于野战军,被编成了三个纵队统一展开行动。

第一纵队司令员为傅秋涛,辖2个团3000余人;第二纵队司令员为周桂生,辖两个团2000余人;第三纵队司令员为张正坤,辖两个团2000余人。

另有包括军部教导总队和军直机关在内的近3000名非战斗人员,他们携带军用物资,行动迟缓,跟随第二纵队出发,由此可见,第二纵队的负担最大,任务最重。

鉴于此次行动即将面临极大的危险,军部所任命的这三位纵队司令员也皆非等闲之辈,在此,对他们的生平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傅秋涛,湖南平江人,参加过平江暴动。在反“围剿”中曾立过战功,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皖南事变前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团团长。

周桂生,湖南平江人,参加过平江暴动。在反“围剿”中曾立过战功,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皖南事变前任新四军第二支队老三团团长。

张正坤,湖南浏阳人,曾任红军第18师师长。率所部掩护主力突围长征后,几经转战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最终到达陕北。皖南事变前任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团长,协助陈毅到苏南创建了茅山根据地后被调回皖南。

1941年1月4日晚,新四军3个纵队举着火把连夜行军,途经章家渡时浮桥断裂。部队只得徒涉青弋江,直到1月5日下午才到达茂林指定位置。

因为连日天降大雨,导致道路泥泞,所以项英下令在此休息一天。在休息期间,新四军向周边百姓积极开展革命宣传工作,虽然效果显著,但也因此暴露了自己的行踪,引来了敌人的围堵和追击。随后,新四军按照预定计划继续东进。

第一纵队走求岭,第二纵队走丕岭,第三纵队走高岭,齐头并进。

1月6日上午,正沿着崎岖山路艰难前行中的新四军纵队遭到了国民党军突如其来的猛烈打击,陷入了重围之中。

虽然敌人来势汹汹,但新四军没有丝毫的畏惧,立即展开了反击,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之后,一纵突破了求岭的峡谷地带。

因为电台在战斗中损毁,一纵与军部失去了联系。傅秋涛临机决断,率领部队一路冲杀,成功突围,最终安全到达苏南。

二纵在占领了丕岭后,又遭到了敌40师120团的阻击。此时敌144师已经占据了云岭,截断了二纵的退路。

叶挺军长认为,此时唯一的办法就是打开丕岭前的星潭,杀开一条血路。可是项英却说新四军实力有限,不能硬拼。

为此他在丕岭和星潭之间的百户坑开了7个小时的军部会议,才决定不打星潭,改向高岭方向突围。

因为战斗阵形的混乱,以及向导带路的失误,使二纵陷入了敌79师和144师的前后夹击之中。

叶挺亲临前线指挥击退了144师,部队最终得以进入高坦。

1月13日,周桂生奉命率部当先开路,前移至狮形山高地时遭遇敌人重兵围攻。激战之中他多处负伤,可是为了掩护战友,他却仍然死战不退。直至壮烈牺牲,年仅35岁。

三纵本来已经占领了高岭,可是由于二纵的行军路线改变,为了掩护军部,三纵只得转往东流山阻敌。

这一场阻击战打了七天,三纵最后全军覆没。

张正坤因为炮击受了重伤,与妻子许筠同时被俘。皖南新四军经此一战,遭到重创。战死3000余人,俘虏4000余人,仅傅秋涛率2000人突围。叶挺被国民党扣留,项英被叛徒杀害。

03满盘皆错

对于皖南事变的惨败,根源在于作为新四军最高决策者的项英,可以说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曾经有过很多次机会能够避免或者减小损失,可是项英却步步走错,最终铸成大错:

中央早于1940年9月至11月间,两次发电给项英,提醒他防备国民党军的突然袭击,并且敦促他在12月底以前必须北撤。可是他却对此阳奉阴违,迟迟不决;错过了最佳的撤退时间。

从皖南突围有两条比较有利的路线。一条是从铜陵、繁昌过江到无为,这条路行程较短,长江两岸均有我军活动,却没有国民党军的防区。

在无为还有以曾希圣为首的渡江指挥部负责接应,他们也筹备了足够的船只。可是项英却以日寇严密封锁长江为由,否决了这条路线。

但事实上,突围出来的傅秋涛所部,最后都是沿着这条路线安全抵达无为的。

另一条是经过南面敌占区的宁国、郎溪的大路北渡长江,与苏南的陈毅所部汇合。

这条路虽然有敌人重兵把守,但是如果他们拦截新四军,就会全国皆知,会使他们在政治上极其被动。

除此之外,陈毅所部也可以南北对进,相机接应。

皖南事变前就有近2000名新四军的非战斗人员从这里安全通过,所以这条路远不如想象中的那样危险。

可是项英却对此始终抱有疑虑,这条路线也被他否决了。

项英最终选择的这条路线,从地形上看要经过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茂林地区,是典型的四战之地。

而且沿途尽是山路,坎坷难行,而敌人最终也选择了在此设伏。行军路线的选择错误,是造成皖南事变惨败的重要原因。新四军编成三个纵队之后,就没有了预备机动部队。

行进在崇山峻岭之中一旦遇袭,则相互之间根本无法救援,很容易被敌人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兵力少则不可分兵,这是起码的军事常识,可惜项英不懂。

至于说点起火把行军,走不多远便停下休息,休息时又大肆宣传,在百户坑犹豫不决,无端延长开会时间等等所有的这些细节方面,都完全违反了隐蔽突围的基本原则。使我军的动向完全暴露在敌人的视线之内。

以上所列举的这些错误,只要犯了一个就已经够严重了。可项英却处处犯错,焉能不败?

作为党的高级干部,项英在组织宣传方面能力出众,功不可没。但是他在军事方面并不见长,而且又刚愎自用,不听劝阻。不仅导致全军将士损失惨重,也使得自己英年早逝。

04英雄壮歌

傅秋涛于新四军重建之后,担任了第7师副师长。

在解放战争中他立足鲁南,专职负责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为保证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建国之后,他曾在总参谋部下属部门担任两任部长,并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后又当选为两届全国人大委员,1981年病逝于北京,享年74岁。

可谓劫后余生,殊为不易。

张正坤被俘后,被押往江西上饶集中营的七峰岩监狱。鉴于他新四军高级将领的身份,国民党多次派人对他劝降,企图造成政治影响。可是他却立场坚定,毫不动摇。

无耻的敌人随即又对张正坤施以酷刑,打得他遍体鳞伤。他却铁骨铮铮,坚不吐口。不仅如此,他还利用放风的机会鼓励难友们坚持斗争,不怕牺牲。

在一次放风的机会中,张正坤意外得知自己的妻子许筠越狱成功,已经安全返回新四军驻地的消息。这让他在欣喜之余,更加热切地憧憬和向往着自由。

于是,张振坤开始思考越狱的计划。他利用白天的放风时间仔细观察周边地形,回到监牢之后,又和同监的两位狱友秘密商议行动计划。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张正坤和两位难友偷偷撬开了监牢的铁门。早已熟知地形的他带着难友顺利地躲过了岗哨的眼睛,潜入了监狱附近的山林之中。

因为牢门大开,敌人很快就发现了他们的越狱。于是,大批军警和特务立刻尾随搜捕而来。张正坤等三人身上都有刑伤,行动十分不便,最终被敌人发现了踪迹。

眼看敌人越来越近,危急时刻,张正坤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他奋力将两位难友推上山顶,自己却朝相反的方向走去,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力。敌人的枪响了,张正坤身中数弹,倒在了血泊之中。

此时的他虽然已经奄奄一息,却不想再落入敌手。于是他咬牙爬到悬崖边,顺势滚落下去……

张正坤就这样牺牲了,他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党性和忠诚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英雄之歌。他英勇顽强,坚贞不屈的光辉事迹永远值得我们尊重和缅怀!

小结

针对国民党的卑劣行径,我党于皖南事变数天之后,便予以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中央宣布重建新四军,陈毅任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委,将部队整编为7个师。

解放战争开始之后,新四军全军北进。分别挺进山东根据地和东北根据地,成为后来华东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的主力。他们驰骋疆场,奋勇杀敌,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声明:【文章及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公示或删除】

来源:水煮历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