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种境界:有志士、苦行僧、登顶者!

如何跑赢职场 2024-11-09 05:50:45

文|跑赢

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

“古今成之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种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种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第三种境界。

人生,就像一场修行。

修事业,修学问,修德行,修自己一生。

有人浅尝辄止,有人苦苦修行,有人则当了逃兵。

有志于修行的人,其人生有三种境界:有志士、苦行僧、登顶者。至于能够达到哪种境界,还要看个人。

01

第一种境界:有志士

北宋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昨天夜里秋风劲吹,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王国维以此句借喻,一个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当立登高望远之志向,穷尽天涯道路之决心。

这是人生的第一种境界:做一名志向远大的有志士。

人的认知有四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叫做“绝望之谷”。处于这个阶段的人,知道自己不知道,明白自己要学的还有很多。

有志士,跳跃了认知的第一个阶段“愚昧山峰”,直接达到了第二个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人,订立了人生的远大目标,并愿意为之不懈奋斗。

生命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虽难立不世之功,亦自当不负一生。

志向是一个人前进的不竭动力,志向远大则动力充沛持久,能克千难万险;胸无大志只能是浅尝辄止,度过庸碌一生。

北宋张载留下了著名的《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几千年来,这种天下为公的宏阔精神,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之奋斗。

孔子有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十有五而志于学”的孔子,致力于弘道崇德,修身养性,终至“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崇高境界。

02

第二种境界:苦行僧

宋朝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日渐宽松却不后悔,那是为她消瘦的憔悴。

王国维以此句借喻,一个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自当守得住孤独,耐得住劳累。

这是人生的第二种境界:做一名忘我修行的苦行僧。

一个人认知的第三个阶段,叫做“开悟之坡”。处于这个阶段的人,知道自己知道,持续学习实践,不断超越自我。

苦行僧,达到了“开悟之坡”的阶段,从学习实践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努力爬过一个又一个的坡坎。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渡人就是渡己,渡己就是渡心。

要想修成正果,只能苦苦修行。拿得起责任,放得下执念,立得住德行,在孤独寂寞中孑然前行。

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行程八万里,鲜花赠自己。

清代蒲松龄曾写下这样一副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03

第三种境界:登顶者

宋代辛弃疾《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她却在灯火零落的地方。

王国维以此句借喻,一个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在经历勤学苦干,爬坡过坎后,会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已然登上了山顶。

这是人生的第三种境界:做一名修成正果的登顶者。

一个人认知的最高阶段,叫做“持续平稳高原”。处于这个阶段的人,不知道自己知道,真正做到了兼容并蓄,海纳百川。

登顶者,达到了“持续平稳高原”的阶段。乘道德而浮游,洞悉世间规律,遵从仁德道义,言行随心所欲不逾矩。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只有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个小时学起,从每一个毛病改起,不断地积累和沉淀,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一个人经历了有志士和苦行僧的境界后,就会在不经意间成为登顶者,继而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

有一句诗写得非常好:

“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和点赞!《跑赢职场》,带你在职场上纵横驰骋!

1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