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狂轰滥炸,为何哈马斯仍然能抵抗?加沙地道系统令人惊叹

人马座说 2023-10-30 09:37:03

以军第二阶段作战行动已经开始,大量地面部队攻入加沙,包括坦克和装甲车。在地面进攻的同时,以军更是不断轰炸加沙地带,战斗机投放的重磅航空炸弹、导弹,大口径榴弹炮发射的炮弹,不断在加沙炸响,形成一片火海。

大批楼房、民宅如同豆腐一样被炸毁、倒塌,平民伤亡惨重。就算是在本次巴以危机之前,以军的炸弹在加沙也是家常便饭。这次在如此高强度的轰炸和炮击之下,哈马斯还能否顶得住呢?

10月29日,以军向加沙东北部城市贾巴利亚与南部城市汗尤尼斯发起了地面进攻,与巴勒斯坦方面发生了激烈战斗。由此看来,以军的轰炸并没有摧毁哈马斯的战斗能力和意志,如果以色列想要把加沙从地图上抹去的话,看上去并没有那么容易。此前阿拉伯国家的社交媒体上曾经流传过一幅漫画,叫做“傲慢者的迷宫”:

只见几辆以军坦克准备进入加沙的入口,但在入口内部,却如同迷宫一般广袤复杂而深不可测。那几辆以军坦克反而显得十分渺小。这幅漫画展示了以军进攻加沙必然会遇到的一大难题:残酷的巷战。

在城市中打巷战本来就是装甲部队的弱项,高大而密集的建筑物严重限制了视野和射界,还创造了大量伏击的机会。坦克再也无法像在平原上那样形成装甲洪流,而是会深陷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中,成为防守方的靶子。美军在伊拉克,俄军在乌克兰,都遇到了类似问题。但与前两者不同的是,加沙拥有庞大而精巧的地道系统,是形成这个巨大迷宫的关键。

地道战在人类战争史上并不少见,从古至今一直就有,而且在城市攻防中往往能发挥重大作用。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的敌后根据地曾广泛开展地道战,抗日军民利用隐蔽的地道神出鬼没,令日军疲于奔命。

在朝鲜战争的上甘岭战役中,美军具有强大的火力优势,我军的表面阵地在白天很难守住,强行坚守往往会付出巨大伤亡。在这种条件下,志愿军经常放弃表面阵地而退入坑道,等到夜间再从坑道出发,重新夺回表面阵地。由于坑道深藏地下,难以破坏,这种战术让美军也毫无办法。

由于这些经典战例,地道战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传为佳话。但加沙地道系统规模之庞大,结构之复杂,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加沙地道是随着巴以战火而建立起来的,历史相当悠久。上世纪六十年代,埃及曾经占领加沙地带,并对巴勒斯坦难民实施严格的管制。一些巴勒斯坦人开始挖掘地道,以便与外界联系和交流。

1979年之后埃及将加沙控制权给了以色列,后者不断在此修建定居点,引发了巴勒斯坦人的反抗。从1987年到1993年,巴勒斯坦人与以军展开了长达六年的激烈冲突,在此过程中,加沙地道开始发展,被用来走私武器和袭击以军。直至1993年,以色列同意在加沙设立自治区,但由于巴以冲突仍然持续,加沙的暴力事件一直不断。

2005年,以色列终于决定放弃加沙,撤出了所有士兵和定居者。2007年,哈马斯控制了加沙。自那时起,以色列加强了对加沙的封锁,将365平方公里的加沙地带,用高达8米的隔离墙围了起来,禁止任何人员和物资进出。与此同时,埃及也关闭了与加沙地带的边界。生活着230万人的加沙成了与世隔绝的地区,物资极度短缺,连基本的生活和医疗保障都成了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加沙人民只能依靠地道来绕过封锁,获取必要的物资。加沙地道从此开始大规模挖掘建设,逐渐形成了庞大的规模。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2015年的一份报告中曾披露:2007年至2013年期间,为了应对封锁,在加沙边境地带有超过1532条地下隧道在运行。据说在鼎盛时期,走私地道的数量曾高达2500条,大多位于加沙南部临近埃及的地区。

为了防止被发现和攻击,这些地道的深度达到了10~30米,直径约1.5米,长度则从几十米到几公里不等。地道入口通常隐藏在民宅、学校、清真寺或其他公共建筑物的地下,地道内通常铺设有木板或水泥板,以防止坍塌,还配有电力、通讯、排气、排水等设施,可以说是相当完善了。

由于加沙地区被严密封锁,这些走私地道成了经济命脉。走私地道的总收入占加沙地带GDP的30%至40%,为当地创造了约2.5万个工作岗位。走私地道为当地提供了各种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缓解了封锁带来的困境和压力。据估计,每天有约300至500吨的货物通过地道进入加沙地带,其中约80%是民用物品,20%是军用物品。

2010年之后,以色列重新允许一些物资过境,埃及也在大力阻止走私,不断掩埋和摧毁地道,加沙走私地道的地位开始下降,但哈马斯和其它军事派系发现了地道的价值,继续大量修建地道,用来抵御以军的攻击,甚至是向以色列发动攻击。

哈马斯挖掘了一些穿越加沙和以色列边境的地道,多次利用它们来袭击以方人员,打死多名以军士兵,还曾抓住过一个名叫沙利特的以军士兵,并将其囚禁了五年。而在加沙内部,为了防范以军的空袭和打击,哈马斯还挖掘了大量军事隧道,曾宣称加沙的地道有500公里长,基本上造就了一个加沙“地下城”。

这些地道设计复杂、管理严格,由所有组织武装派别共同协调使用。据了解,每条地道仅由一人负责,此人的名字严格保密。这些地道被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和加沙城四个区域,每个区域由一个协调人负责。因此,只有挖掘地道的参与者和这四名协调人才了解加沙地道的各种细节信息,可见地道对加沙的重要性。

大多数地道都是在夜间徒手挖掘的,完成一般需要四个月的时间。一些重要的地道用混凝土加固,并配有电力、通信设备和通风系统,最深部分可能到达地下30余米。地道除了用来走私武器和物资之外,还隐藏着哈马斯的火箭弹制造场所、装备维修场所、火箭弹发射场所、指挥和控制中心等等。

有了这些地道,以军想要靠轰炸来摧毁哈马斯,难度就变得非常之大。由于地道深度很大,普通的航空炸弹和导弹无法撼动,虽然以军战斗机经常把加沙炸得浓烟滚滚,如同人间炼狱,但对地下设施的破坏并不显著,哈马斯人员仍然可以利用地道获得补给,并且持续坚守和袭击。

如果使用威力强大的钻地炸弹,钻地深度可达数十米,固然可以摧毁地道。但钻地炸弹不仅成本非常高,附带损伤也很大,会对地道周边的民宅造成极大破坏,平民会死伤惨重。况且加沙地道纵横交错,长达数百公里,以军的钻地炸弹不可能把这些地方都犁一遍。

为了破坏加沙地道,以军也想了很多办法。为阻断地道向以方一侧渗透,以色列在隔离墙下方设置了深入地下的混凝土围墙。以色列还研制了很多装置,对地道实施探测和袭击,包括使用智能机器人进入隧道执行任务。还研制了一种微型无人机“伯劳鸟”,能在黑暗中区分武装分子和平民,并实施击杀。

但这些手段很难做到完全压制地道战术,面对如蜘蛛网一般的地道系统,以军还是很头痛的。正因为这些地道的存在,以色列大举进攻加沙不会如想象得那么顺利。坦克和装甲车会遭到四面八方的攻击,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也是有可能的,这也是哈马斯的底气之所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