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为何排名年年下滑,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感无奈!

凡尔赛百态 2024-10-17 22:52:49

河北大学,前身天津工商学院,曾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并称天津三杰,地位显赫。

然而岁月流转,其排名逐年下滑,遗憾错失211及双一流建设契机。

究其原因,引人深思,究竟何种因素导致了这一局面?

河北大学提供86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国家重点扶持学科、1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6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及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临床医学、植物与动物科学以及药理学与毒理学六个学科跻身ESI世界排名前1%。

国家级特色专业包括教育学、新闻学、汉语言文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哲学和应用物理学等。

B类学科有中国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历史、化学、生物学等则被评为B-类学科。

客观来看,河北大学跻身双一流行列的可能性并不大。

211评选侧重于综合考量,许多入选的院校虽然整体水平一般但规模庞大、学科较为全面。

由于每个省份都有一所211高校,因此地方省属的综合性院校大多获得了这一称号。

然而,双一流的核心在于评估学科实力。

尽管某些学校的个别学科能力平平,却因为先前是211高校,能够自主设定双一流学科而得以入选。

至于第二轮新增的双一流学科,则几乎都是凭借该学科的强大实力胜出,即使这些学校整体表现平平,但其特色学科却极为出色。

河北大学在河北省内虽已颇具实力,但在全国范围内尚未突显优势。

尽管其学科布局均衡,但在缺乏显著优势学科的前提下,要想获得双一流学科的认定显得尤为艰难。

河北大学的没落,首先源于保定这座昔日省会的衰败。

曾经辉煌一时的保定,如今在石家庄明里暗里的打压下黯然失色。

河北教育的第一梯队,即保定的华北电力、河北大学和河北农业大学,曾是河北省引以为傲的几所高校。

然而,石家庄为了巩固自己的省会地位,不断新建河北师范、河北科技、河北医科以及石家庄铁道等一系列高校,导致教育资源被过度分散。

河北经济状况堪忧,整个省份与北京市的GDP相差无几,即使实力最强的唐山在全国也仅位列三十多名。

石家庄的经济表现更是差强人意。

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自然难以为教育投入足够的资金。

石家庄拥有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和河北医科大学等多所院校;而保定则坐拥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和河北农业大学等学府;秦皇岛有燕山大学及东大秦皇岛分校;唐山和邯郸分别设有华北理工大学和河北工程学院。

在这种激烈的竞争格局中,河北大学想要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实属不易。

没有A类学科,并且严重偏文,B类还是文科专业。

在理工科方面,缺乏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技成果,也缺少大型科研平台的支持,因此未能入选双一流。

河北地区前还有燕山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等强校排队。

尽管河北大学规模庞大,但整体实力并不算顶尖。

其科研能力和学科建设水平明显落后于燕山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甚至石家庄铁道大学和河北医科大学也不遑多让;相较之下,河北师范大学和河北农业大学则稍显逊色,但差距并不大。

河北省内唯一的211大学位于天津——河北工业大学,而科研实力最强的则是位于秦皇岛的燕山大学。

最大的综合型大学是保定的河北大学,而在校人数最多的大学则是唐山的华北理工大学。

邯郸拥有排名省内前列的河北工程大学。

此外,张家口的北方学院与承德的承德医学院同样实力雄厚,均已提出升级大学的申请。

可以说,河北省内排名前三的高校均不在省会石家庄。

河北省并没有特别倾斜资源发展某所高校,而是采取均衡策略,不特别偏向任何一所。

那么,为何不集中力量打造河北大学呢?首先是因为河北省对高等教育的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从对待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的态度可见一斑:前者原在邯郸,后因河南提供更优条件迁至郑州;后者虽然总部设在保定,但在获得211资格后,主校区迁移到了北京昌平。

不仅难以留住名校,连优秀教师也纷纷离去。

北京市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政策,从河北挖角高中教师,只需提供北京户口这一条件,短短三年便使市内重点高中流失了半数的中坚教师力量。

若某高校教授稍有成就,被北京的大学发现后,很快就会被挖走。

除了北京,天津也在边上瞅着呢?时不时薅一把。

河北太难了,河北的高校也太难了。

要想发展,唯有合并。

然而,即使合并了,也未必能确保有好的发展。

各位对此如何看?

0 阅读: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