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吴地:79、吴越王始筑苏州砖城

弓长历史 2024-07-01 02:08:39

苏州古城始建于春秋时期。公元前514年,伍子胥遵吴王阖闾命,在今苏州古城筑阖闾大城。初建时的大城不是砖砌城墙,是土城木栅。历经吴越、楚越、秦楚之战等战火,多次毁损重建。至公元922年,吴越王钱镠命其戍守中吴府(即今苏州)的儿子钱元璙,在吴国阖闾大城和苏州刺史张抟重筑的十字形罗城基础上,发动吴中百姓开挖里外护城河,修筑城墙、城门、城楼。外城河环绕古城,长17.48公里,宽50一130米左右。外城河联结大龙港、娄江、元和塘、山塘河、胥江和江南运河等,为中吴府城主要水运要道,四通八达。城墙内挖壕沟,取出的泥土加高城墙基础。城墙、城门、城楼都用金山石垒基一点五米左右,在石基上又用吴县陆墓御窑出的大砖砌筑城墙,城墙高达二丈四尺,厚达二丈五尺,城墙上面丈余,四周绕通,便于守城防御。各城门都建有城楼。这是苏州史料中已知最早的砖城,雄伟壮观。

1123年,宋徽宗曾下诏重修部分城墙。1130年金兵南侵时,金将金兀术进犯平江,城坊受损很大。以后近百年间又大修过三次,其中1129年郡守李寿朋全面整修城墙、城坊后,留下了著名的石刻《平江图》,即苏州古城图。

元代时,元军侵犯平江,古城再遭毁灭性破坏,直至1351年吴地民众才重建平江城,还加厚城墙和挖深城濠。元末,吴王张士诚占平江,在各城门增置月城,加固城墙、城门、城楼。

明代大将徐达、常遇春攻平江,古城遭第三次毁损。明朝占苏州城后,修建了城墙,墙长达三十四里余。1662年,清巡抚韩世琦修筑苏州城,城周长四十五里,墙长五千六百五丈,高二丈八尺。

民国时期苏州城墙坍塌,毁坏严重,虽有所修复,但城墙残留不多,约五千米,多为明清时所筑。城门保存较好的是盘门和胥门。

盘门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