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古玩城90%老犀角雕是假货?

李傕谈文化 2024-08-20 15:26:51

有机质的犀角易腐,存留至今的制品多属明清时期,所以存量很小,碰到假货概率很高。已知年代最早的犀角制品是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收藏的唐代犀角杯和犀角鱼形腰饰等饰物。

唐代,犀角的高级,可媲美夜光珠。

犀角杯曾被当作国礼,赠送给日本宫廷。现在,这只见证过中日友好的犀角杯,还完好地保存在日本奈良的正仓院中。这是距今为止中国最老的犀角雕,其他唐代的犀角雕已经因为战乱或者保存不当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日本正仓院·唐代犀角杯

因为清末民国动乱,一大部分犀角流入外国收藏家手里,爱尔兰都柏林国立博物馆是全球最大的犀角器收藏机构。

犀角在商周时期就属奇珍异宝,人们“以角为觚”,药性溶于酒水,以竞强身健体之功。古希腊人也认为犀角有验毒、解毒之效,以之制作酒器。

犀雕原料主要来自东南亚、南亚,非洲犀角在18世纪输入。因犀角稀缺,就有了瓷、木等仿犀角制品。犀角扁底尖顶,琢器多随形成杯,实用、省料,废料还可入药,尤其是透雕技法制作余料更多。除杯外,犀角器型有碗、鼎、簪、钗、带、印等。

软硬适度的犀角是雕琢良材,能工巧匠借此创造出中国独有的犀角雕刻艺术。

明清时期,犀雕艺术发展到了繁盛期。明初多为素身器,明中后期题材、纹饰丰富,更因文人参与而有了雅意。清初承续明风,造型则多样化。清雍正乾隆时期,工艺成熟,风格写实。清末,随国势日蹙而式微。

犀角的自然风化特征难以仿造,鉴别技术门槛较低。

有心人看几件犀角器,就能有基本的感性认识。作伪难增强了市场信心。仿犀角器,一是以非洲犀角充亚洲犀角,二是以水牛角等充之,这在清末就很普遍。

医研究者早就致力于从宏观、微观角度辨识亚洲犀角、非洲犀角、旱牛角、水牛角。

从艺术品鉴定角度而言,辨识亚洲犀角和非洲犀角不难,非洲犀角鱼籽纹细腻,亚洲犀角鱼籽纹粗糙;亚洲犀角呈黑红色、黑黄色、深棕色,非洲犀角呈灰黄色且透明度高;亚洲犀角外形宽而低,非洲犀角外形窄而长。亚洲犀角制品底部椭圆形开口,非洲犀角制品正圆开口。”

犀角雕的选择标准是材质、工艺水准、特异性和重量。亚洲犀角质感十足、凝重、美观,中国人使用历史悠久;非洲犀角是作为亚洲犀角的补充和替代而进入中国市场的,具有较强的商业目的,艺术性低于亚洲犀角制品。

工艺和特异性都重创意,一般而言,人物、动物图案优于山水、花卉、禽鸟图案,人物、动物、祥禽瑞兽图案优于规整且常见的螭龙图案。犀角器多是随形器,规矩器、仿青铜器等器形较少见。

下面欣赏作者漠草收藏的一些老犀角雕。

本文由作者漠草原创,藏品图片由漠草提供。关于老角雕更多秘密,欢迎到评论区与作者讨论!

1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