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飞凌OktoberTech:绿色、碳化硅和触控

思源评车 2024-10-24 14:59:16

芝能智芯出品

慕尼黑举行的英飞凌OktoberTech活动上,英飞凌展示了其在绿色科技、碳化硅(SiC)技术和前沿触控解决方案等领域的最新进展,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半导体行业的领导地位,这些技术都有一些好玩。

Part 1

英飞凌展示的几项技术

● 英飞凌的绿色革命:从环保支付到可持续制造

OktoberTech活动的亮点之一是英飞凌在绿色科技方面的创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英飞凌发布了全球首款可回收的SECORA™ Pay Green非接触式支付卡技术。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支付行业也开始寻求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英飞凌的这项创新通过采用完全可回收的材料制造支付卡,减少了电子垃圾的产生。卡片的核心是英飞凌开发的环保线圈模块(eCoM),不仅满足了非接触式支付的所有功能需求,还通过环保设计减少了塑料使用量。

英飞凌还展示了另一款基于环保理念的木制信用卡。这种信用卡由可再生木材制成,是为注重环保的消费者量身定制的。

在全球消费者对可持续产品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木制信用卡无疑为未来的支付卡设计设立了新标准。

与之并行的还有绿色信用卡,它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回收和再利用,电子元件可以轻松分离,显著提升了回收效率。

英飞凌通过这些创新,不仅展示了其对环保的重视,也在引领支付行业朝着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 移动和汽车市场的突破:碳化硅和硅的结合使用

在功率半导体领域,碳化硅和硅技术结合使用是特斯拉提出来的。

英飞凌此次推出了全新硅/碳化硅混合电源模块,进一步推动了这项技术的商业化落地,设计用于在降低功耗的同时提高效率,特别适合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产品等高性能需求的应用场景。

与传统硅基半导体相比,碳化硅具有更高的电压耐受性和更低的开关损耗,使其在功率密度和效率方面表现卓越。

英飞凌在此次活动中还发布了HybridPACK™ Drive G2 Fusion功率模块。这款模块结合了碳化硅(SiC)和传统硅(Si)的优势,是业内首个集成即插即用功能的功率模块,专为电动汽车逆变器设计。

通过这种融合技术,HybridPACK Drive G2 Fusion在性能与成本之间取得了平衡:碳化硅提升了效率和续航能力,而硅则帮助降低了整体系统的制造成本。

这一创新使得电动汽车能够在不显著增加成本的前提下,获得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高的性能。

● 触控技术的创新:从手机到汽车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触控技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设备尺寸的增大和交互体验的提升需求,触控技术的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

英飞凌此次发布的多点触控控制器,专为超大屏幕设计,特别是70英寸及以上的大型显示设备。

这一控制器不仅支持多点触控功能,还通过增强的算法和精度控制,提供了流畅的用户体验。该控制器的潜在应用领域包括公共信息亭、大型广告屏以及家用智能电视等。

英飞凌还在汽车领域推出了全新的Automotive PSoC™ Multitouch GEN8XL触控控制器。

这一控制器专为下一代智能驾驶舱设计,支持高达24英寸的OLED和Micro LED显示屏。它不仅提供了多点触控功能,还能在潮湿或极端条件下保持操作灵敏度,甚至在用户戴手套时也能流畅操作。

此外,这款控制器集成了旋转拨盘和触觉反馈功能,为驾驶员提供更直观的控制体验。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驾驶员对车辆的控制将更多依赖于触控界面,因此对触控技术的要求也日益严苛。英飞凌的触控技术创新满足了这些高标准需求,在提升智能驾驶体验的同时,也为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Part 2

英飞凌的技术创新

本次OktoberTech活动展示的技术不仅代表了英飞凌的最新创新成果,也反映了其在全球市场的战略布局。

英飞凌在绿色环保领域的持续投入,符合全球碳中和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通过推出绿色支付卡和碳化硅功率模块等产品,英飞凌展现了其在环保领域的前瞻性和技术优势。这些创新不仅能够满足当前市场需求,还将引领未来几年内电子行业和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英飞凌在碳化硅技术上的突破,特别是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将使其在全球电动化浪潮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碳化硅技术能够显著提升电动汽车的能效和续航能力,而HybridPACK Drive G2 Fusion等模块则为降低成本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能够为汽车制造商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进一步增强其市场份额。

在触控技术方面,英飞凌的创新不仅限于消费电子,还扩展到了汽车和其他工业应用领域。通过为汽车行业提供高性能的触控控制器,英飞凌为未来的智能驾驶舱技术奠定了基础,这也将成为其未来业务增长的一个重要支点。

小结

英飞凌在2024年OktoberTech活动上展示的创新成果,在绿色科技、碳化硅技术和触控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的创新成果。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