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为什么能写出《罗刹海市》

贪吃的骆驼 2023-08-11 11:30:42

01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继“六世余烈”,而完成了一统华夏的壮举,他自己也开始以皇帝自称。

始皇帝嬴政一统六国之后,做了很多的事,其中的一件“小事”叫统一文字。

在秦朝之前,虽然名义上有一个凌驾于各诸侯国之上的周朝,但实际上这些诸侯国都是高度自治,再加上当时记录文字的主要方式,还是笨重的书简,所以各诸侯国的文字是非常不统一的。

秦始皇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国家,为了方便让朝廷恶律令传达到基层,也为了用相同的文化来加强民众的向心力,推广统一的文字自然理所应当。

不过这个时期真正能接受新文字的,都不能算是一般人,因为当时的学习成本很高,除了竹简这种文字传播笨重不方便之外,师资力量的匮乏也是原因之一。

02

公元105年,时间已经来到了刘邦建立的汉朝,此时距离秦始皇一统天下,已经过去了三百多年。

这一年汉朝的当家人是东汉的第四任皇帝汉和帝刘肇,刘肇麾下有一个叫蔡伦的宦官,此人当时负责皇宫内的“监作秘剑及诸器械”工作,在这个过程之中,他根据前人积累的经验,发明出了可推广的“造纸术”。

也就是说,从东汉开始,我国才算正式开始能够造纸,不过能够造纸,和批量生产之间并不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而是一道鸿沟,它需要时间去跨越。

公元291年,距离蔡伦的造纸术发明了近二百多年后,一个叫左思的人写成了《三都赋》,因为他写的好,所以当时的人是争相购买,以至于“洛阳纸贵”,一个人的文章就可能导致洛阳纸价上扬,说明当时的纸的供应还不算富裕。

03

公元621年,建立起了唐朝的李渊下令,颁布详细的国家科举制度。

其实早在隋朝甚至更前面一点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科举取仕的雏形,但是在唐朝之前,参加科举的人,原则上只能由相关人员举荐,而不能你认为你行你就来参加考试。

因此因为种相对自由的参考条件,以及一些其它的相关措施都是在唐朝建立并实行,所以后人认为,是唐朝开启了中国古代的科举。

在科举制度出现之前,我国古代的选仕制度,从表面来看算是举荐制,而实际上其实都算是“继承制”。

因此基层尤其是底层的民众,是几乎没有进入体制这个渠道的,既然上升路径已经被锁死,所以广大的基层群众,自然不会有人在冒着饿肚子的风险去想办法读书学习。

04

公元626年,李世民把在位了不到十年的李渊给赶下了龙椅,自己当了皇帝。

据《唐摭言》记载,有一次他看到有新进士排队进出,就高兴的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猛的一听,好像唐朝的科举在李世民时代,已经得到了蓬勃发展。

但根据后世的学者统计,唐朝的科举制度大概实行了282年,通过科举入仕的人数大约为8000多人,也就是说唐朝平均每年录取的人数才不过只有几十个人。

而在这些录取的人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有一定家庭背景的,底层出身的“白丁”其实非常少,那么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抛开政治层面的东西,咱们来看一个小小的数字统计。

众所周知,唐朝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当时的书几乎都是手抄,那么一本手抄书的价格大概是多少呢?

据专家考证换算,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几百到上千元不等,这个价格别说在唐代,就是在现代一般人也接受不了,这么算下来,学习成本得多高?

05

公元1045年前后,一个叫毕昇的宋朝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了效率更高的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极大的降低了文字印刷的成本。

据有关专家分析,因为活字印刷的出现,宋朝书籍的价格开始飞速下跌,普通图书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十几到几十块钱不等,因此更多的人有了读书的可能。

而且宋朝的科举制度,也比唐朝有了很大的发展,综合衡算下来,每年的录取人数大约在三百多人,比唐朝高出了一个数量级。

不过随着元朝的建立,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科举在元朝一共才举行了16次左右,录取的总人数也不过刚过千人。

再加上一些政治上的因素,中原文化发展在元朝受到了很大限制。

06

公元1368年,朱元璋颠覆了元朝,重新建立起了中原王朝。

此时造纸术和印刷术已经相对完善,科举制度的积累以及新的发展,也为中原培养了大批“知识分子”。

据有关专家统计,明朝末年的各县的生员已经多达300人,而能读书认字的人,则应该更多。

有了这样的基础,明朝时期的文化事业就开始蓬勃发展,各种小说话本那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公元1616年,女真人建立起了清朝,大清在继承了前朝的物质文化基础,因此华夏的文化发展并没有像元朝那样出大问题,但是因为统治阶层的一些原因,中原文化还是受到了一些限制,再加上清朝内部的一些问题,也让很多文人不满。

但是因为清廷的高压统治,这些已经“开眼看世界”的文人,虽然知道很多事,心里也有很多想法,但是就是不能直抒胸臆,一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就开始变着法的发出自己的声音,有人借古讽今,有人借鬼怪神话讽喻,而写出了《聊斋志异》的蒲松龄就是后者。

07

最近比较流行的歌曲《罗刹海市》,就起源于《聊斋志异》中的《罗刹海市》,现在的流行歌曲虽然跟古代的小说有一定差别,但核心其实都有相通的地方。

由此可见,蒲松龄之所以能写出《罗刹海市》这样的“志异”,一是当时的物质基础,二是当时的政治环境。

0 阅读: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