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王教授视点 《聊斋志异·长清僧》的故事,是一段奇幻的旅程,是对人性、信仰与超脱的深刻探讨。在这个故事中,长清僧以其高洁的道行和坚定的内心,展示了一个超越生死、拒绝诱惑、追求精神自由的形象。
长清僧,一位年逾八旬的高僧,以其深厚的道行和健康的体魄,在寺庙中享有崇高的地位。然而,一日不慎跌倒,竟圆寂而去。但高僧的灵魂并未因此消散,而是飘然至河南界,与一位故绅子的魂魄相融合,使得这位公子奇迹般地苏醒。
苏醒后的公子,面对家中的繁华与诱惑,表现出与常人截然不同的态度。他拒绝酒肉,夜独宿,不受妻妾奉,这些行为显示了他对自我本真的坚守,对世俗诱惑的拒绝。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回到长清县,回到自己曾经的寺庙,寻找内心的归宿。在众人的不解与劝阻中,公子毅然踏上了前往长清的旅途。抵达后,他仿佛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对这里的一切了如指掌。他找到了自己的旧寺,见到了昔日的弟子们,并得知了自己已经圆寂的消息。面对这一切,他并没有感到惊讶或恐惧,而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接受了现实。
在离开长清之前,他嘱咐弟子们要恪守师父的遗训和手泽,不要损坏任何遗物。这体现了他对师父的尊敬和对信仰的坚守。回到家中后,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对家中的事务一概不问,只是默默地坐在那里,仿佛与世隔绝。
数月后,他再次离家出走,直奔旧寺而去。在那里,他向弟子们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详细叙述了自己的返魂之由和生平所为。弟子们听后无不惊叹,纷纷相信了他的话,并像从前一样侍奉他。
此后,尽管公子家多次派人来接他回去,并送来丰厚的礼物,但他都一一拒绝。他只接受了一件布袍作为自己的衣物,这表明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异史氏在故事的结尾处感叹道:“人死则魂散,其千里而不散者,性定故耳。”这句话揭示了高僧灵魂不散的原因,也表达了对高僧坚定信仰和超脱态度的赞赏。异史氏还指出,高僧在纷华靡丽之乡中能够绝人以逃世,这种境界更是难能可贵。他告诫世人,如果稍有不慎,被世俗的诱惑所迷惑,就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长清僧》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拒绝诱惑,追求精神自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与幸福。
对平台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