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人均存款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但并非绝对;较高的人均存款意味着较高的储蓄水平,可以为个人和家庭提供更多的储蓄和投资机会,也反映了居民对于未来的信心和保障的能力。
截止2023年度,各省人均居民存款如下:
京沪位居前二,分别达到30.13万元和24.31万元;天津以16.30万元高居第三;
浙江以14.85万元高居各省之首,浙江民众在超高的物价水平基础上,人均存款也能够高于其他各省,这也侧面说明浙江的实际民富水平之高;
东三省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分别以位居第五、第九和第十,前十地区居然有3个来自东北,这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这不能说明东三省有多富,只能说明东三省民众的存款意愿很强;
江苏、广东和福建此次表现“不尽如人意”,人均存款分别为12.46万元、10万元和8.58万元,尤其是福建,人均GDP高居全国第四,人均收入水平也能位居全国第七,但人均存款仅仅位居全国第18,这并不能说明福建人没钱,恰恰说明福建人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投资和消费领域。
中国人有存钱的习惯,这基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当今社会较为薄弱的社会福利体系。存钱多并不意味着就越富有,有固定资产的人也不代表生活就更幸福(参考房奴),如何更好地利用手中的资金进行投资和消费,以实现更高的生活质量和财富增值,这或许可以给国民带来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