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的央国企包括了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广汽、北汽等中国传统汽车大厂。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它们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为新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改革开放后,它们又成为政策红利的受益者,与比亚迪、吉利、长城,甚至奇瑞这样的地方国企相比,它们无疑占据了天时地利,通过与国际巨头建立合资公司,打着以市场换技术的口号,把外国车型引入中国,躺着就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正是这种躺着赚钱的快感,让它们丧失了初心,在把中国市场拱手相让的同时,却并未换来核心的技术,甚至连人才队伍也未能培养起来。即便是推出的所谓的自主车型,也大多是秉承拿来主义,把别人的核心部件拿来,套个壳子,换个车标,就号称是自研。反观没有国外巨头扶持的吉利、奇瑞、长城等,凭借着开拓进取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走出了自己的路,奇瑞的发动机、吉利的整车架构、长城也在SUV市场发力,比亚迪更是在电动和插混领域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伴随着疫情而来的新能源大潮,更是撕下了这些央国企的最后一块儿遮羞布。随着比亚迪的崛起,蔚小理等新势力迎风而上,吉利、奇瑞等及时转变策略,大家在在新能源领域都混得风生水起。
中国车企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合资品牌的大滑坡。无论是日系也好,德系也罢,韩系、美系包括在内,无一不是销量急速下跌。就连过去独占豪华车市场的BBA,也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以大幅降价来讨好消费者,以保持自己最后的体面。
合资品牌败走麦城,作为中方的央国企也深受牵连。上汽这个蝉联18年销量冠军的巨头,也不得不接受比亚迪登顶中国第一宝座的现实。新能源的崛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央国企不是没有感觉,而是反应打满,或者说不愿意放弃燃油车最后的红利,再加上船大难掉头,冗长的决策程序,也让他们根本无法跟上比亚迪、吉利、奇瑞们的节奏。虽然也在努力发展,但一步慢步步慢,即便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也并不缺乏人才,但始终无法跟上其他车企的步伐。
对于这些央国企来说,比更换赛道更难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在这些央国企管理者的眼里,它们有着超然的地位,有的人甚至有着媲美省级领导的行政职务,这让他们很难接受来自民企的合作请求,即便强如华为也不行。上汽老总陈虹的灵魂论,在拒绝华为的合作后,转身就投降了外国企业的怀抱,上演了现实版的宁与外贼,不与家人。一汽也是拒绝了华为的合作,让红旗与华为合作高端成为许多人心中的痛。广汽董事会11:0叫停已经说好的合作,却在被现实狠狠教育后,又自我打脸,全票通过与华为的合作。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2024年,虽然这些车企依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面对2025年的决战,已经血流成河的中国汽车市场,这些央国企做好准备了吗?智能化已经公认是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而这恰恰是这些央国企的软肋。虽然短时间活下去不是问题,但如果不加以改变,今年也许就是他们最后的好日子了。可喜的是,它们也在转变,广汽、长安、北汽等都选择了对外合作,一汽、上汽还会封闭到底吗?未来会怎样,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