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毛主席提笔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祝贺信,内容为:“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这位被毛主席称为永远的先生的正是徐特立,这天正值他六十大寿。
徐特立与毛主席的师生情可以追溯到1913年,那一年,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合并于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毛主席被编入本科第8班。此时,已是相遇湖南教育界的“长沙王”徐特立,成为了毛主席的教育学老师。
从1913年到1918年暑假毕业,毛主席与徐特立有着5年半的师生情。
毛主席看书有个习惯,总是喜欢将自己的观点或者感想写于书上,这或许也来自徐特立的影响。
因为徐特立总是教导学生:“读书要守一个‘少’字诀,不怕书看得少,但必须看懂看。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来估量书籍的价值,要用笔标记书中的要点,要在书眉上写出自己的意见和感想,要用一个本子摘抄书中精彩的地方。”
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毛主席都保持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也不乏是受到徐特立的影响。
徐特立对个人和家庭的开支总是千方百计地节省,为了让农民子弟也有上学的机会,他时常慷慨拿出自己的工资,甚至让出自家的房子,在家乡创设了五美高小。
为筹资兴学,他每次回家看望家人,都要走80里的路程,连中午饭也舍不得吃。
后来,毛主席从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徐特立也因被张敬尧通缉,被迫到法国勤工俭学。师生二人就此分别,一直到1927年才得以见面。
那时,徐特立刚刚由李维汉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他在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见到了毛主席。他被毛主席的演讲所打动,决定动身前往湖南,以团结更多的进步人士跟共产党走。
1930年,时年53岁的徐特立风尘仆仆来到了中央苏区,指挥第一次反“围剿”的毛主席热情迎接了他。师生再次重逢,毛主席高兴地说:“徐老呀,我们又碰到一起了!”
之后的日子里,毛主席和徐特立一同奔赴在中国革命的事业中,师生之情愈加深厚。
1935年,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徐特立以惊人的毅力走完了全程。到达延安后,毛主席对曾经的恩师格外照顾。
一日,毛主席来到杨家岭徐特立住处,询问老师生活情况,徐老的干女儿徐乾便如实说:“爸爸缺一个暖水壶,他年纪大了,需要喝点热水。”
毛主席二话不说,就将自己的暖水壶送给了老师。等毛主席走后,徐特立严厉批评了女儿不该向毛主席张口,然而毛主席得知后却说:“徐乾做得对,我还要表扬她呢。”
后来胡宗南率20万大军进攻延安,在撤离前,毛主席还反复叮嘱老师沿途要骑牲口,少走点路,可见毛主席对老师的爱护之心。
新中国成立后,日理万机的毛主席也没有忘记照顾恩师,令徐特立感动不已。
然而,在徐特立的最后几年,却一直没能见到毛主席,这也成为了他唯一的遗憾。
1966年,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爆发,徐特立很想找个机会向毛主席倾诉对这场运动的疑惑,但一直未能如愿。
国庆节当天,徐特立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他下决心借此机会和毛主席说几句心里话。检阅还没有结束,他就守候在毛主席必经的一间屋子里。
可就当毛主席终于走过来时,徐老却发现毛主席身边围着一群人。他想要挤上前,却没能挤上去,只能远远地向毛主席挥了挥手,没想到这竟是最后的挥别。
1968年,徐特立去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