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不了,这是由于楷书的历史地位决定的。
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来,并不完全是为了书写便利,更是书法美的集大成者,因此才会在出现以后立刻得到广泛的认同,取代隶书成为官方字体。
与篆隶等官方字体一样,楷书也是走着一条从成长到规范的道路。
楷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魏晋的成型期,南北朝的拓展期,唐朝的巅峰期,以及后来的规范期。
楷书被规范化是官方字体的必然趋势,但是对楷书的艺术发展却起到了制约作用,最终出现了馆阁体,几乎失去了艺术性。
楷书是书法实用性的最典型产物,时至今日,楷书依然代表着书法的实用性一面。
但是科技的发展已经取代了书法的实用性,书法只能向着纯艺术的方向发展,偏重于实用性的楷书在书法的未来并不占据发展优势。
所以很多书法家都将楷书作为基础,并不作为创作重点。
尽管当今书坛很多人都提出要重振楷书,但是楷书已经难以再现往日的辉煌了。
古时,只要会写字的人,无论是否会写篆、隶、草书,都不用怀疑他一定会写楷书,古代书法家无论是否留下了楷书书迹,都不用怀疑他的楷书水平,这是由时代需求所决定的,因此古时楷书在书坛是具有统治地位的。
但是如今,很多书法家却不愿意用楷书进行创作,即便写了楷书也要融入更多的篆隶行草的韵味,与实用性楷书有很大差别,这样的楷书几乎不能与古时的规范楷书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了,规范楷书几乎走到了尽头。
所以今人的楷书与古人去比规范性已经毫无意义,无非是字匠的个人安慰而已。
但是在艺术性探索上,今人楷书依旧没有找到合适的突破口,也难以和古人相比。
不过可喜的是,当今书坛并没有放弃楷书探索,很多书法家都非常重视楷书,比如张旭光先生和洪厚甜先生都致力于楷书的探索,卢中南先生更是专注于楷书创作,特别是崔寒柏先生的楷书已经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他的小楷颇具魏晋风范,为当代小楷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