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宗朱祁钰是大明朝迁都之后,唯一没有被葬在大明帝王陵寝的皇帝,原因在于明英宗朱祁镇认为自己这个弟弟根本不配当皇帝,所以才会在朱祁钰去世后,给了一个恶谥“戾”,并将其按照亲王礼葬在西山。
这对朱祁钰来说着实有些不公平,不过朱祁钰所受的憋屈远不止这一点,比如他从小就不受父亲朱瞻基的待见。
朱瞻基为何不待见朱祁钰朱祁钰的母亲吴氏原本只是侍奉朱瞻基的一位宫女,不知什么原因,朱瞻基突然对吴氏产生了兴趣,结果不久后吴氏就为朱瞻基生下了朱祁钰,但朱祁钰的出生显然没有令朱瞻基感到开心。
因为在朱祁钰出生后,朱瞻基就将吴氏母子送到了宫外隐藏了起来,要知道朱瞻基可是敢为了宠妃孙氏,强行废后的强硬君主,若是真的喜欢朱祁钰母子,朱瞻基岂能让他们流落宫外,见不得光?
朱瞻基这种安排显然不符合常理,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那么朱瞻基为何如此对待朱祁钰母子呢?
据《罪惟录》所载,吴氏原本是罪臣女眷,而这个罪臣就是朱瞻基的亲叔叔,汉王朱高煦。当初朱高煦不满朱瞻基继位,悍然发动叛乱,结果被朱瞻基亲征轻松镇压,其女眷也被充入后宫为婢。
估计朱瞻基是看吴氏美貌才一时兴起宠幸了她,后来才发现吴氏的真实身份,等朱祁钰出生后,为了不让“丑事”影响颜面,朱瞻基只好将朱祁钰母子送到宫外。
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病重将不久于人世,临终之前,朱瞻基决定将朱祁钰母子接回宫中,给这对母子一个名分,毕竟他也活不了多久了,这时候脸面已经不重要了。
这时候朱祁钰已经8岁了,他从出生的时候起就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习惯了父亲不在身边的日子,这时他突然得知可以去见父亲,想必心中更多的是不安与惶恐。
朱瞻基知道孙皇后眼中只有朱祁镇,必定不会善待朱祁钰母子,于是他恳求母亲张太后,替自己补偿吴氏母子,张太后没有食言,她承认了这个素未谋面的大孙子,封其为郕王。
朱祁镇将皇位“让”给朱祁钰此时,朱祁镇和朱祁钰两人年纪相近,很容易就玩到了一起,两人的感情很好,哪怕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没有改变。朱祁镇明白朱祁钰对自己的皇位根本没有任何威胁,于是他并没有让朱祁钰外出就藩,而是将其留在了京城。
如果朱祁镇没有头脑发热做出亲征瓦剌的决定,也许两兄弟的感情能一直维系下去,可惜皇位是个甜蜜的陷阱,陷进去就再也出不来。
正统十四年(1449年),朝中得到奏报,瓦拉太师也先率领大军,兵分四路进攻大明边境,朱祁镇看完奏报后惊怒交加,王振也趁机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朱祁镇向来对王振言听计从,加上他也想效仿先祖朱棣立下不世之功,于是不顾朝臣反对,坚决亲征瓦剌。
在领兵出征之前,朱祁镇命弟弟朱祁钰留守监国,他则和王振点齐兵马出发,结果在王振的建议下,大明指挥连出昏招,最终导致大军在土木堡被围,随即被也先击溃。
此战堪称大明之耻,明军二十万余死伤过半,随驾亲征的文武大臣亦是损伤惨重,更糟糕的是,大明皇帝朱祁镇被俘。
朱祁镇失陷敌营后,大明一下子乱了套,京师中人心惶惶,不少大臣为了躲避瓦剌竟然连夜将家眷财产送往南京避难,为了稳住朝堂,时任兵部左侍郎的于谦庭挺身而出,主张南迁与亡国无异,妄言南迁者斩。
在孙太后以及众大臣的主持下,朱祁钰接受了来自哥哥朱祁镇“拱手相让”的皇位,同年,大明击退了瓦剌的进攻,取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
坐上皇位哪能再轻易想让,朱祁钰享受到大权在握的感觉,自然想要坐稳皇位,所以当瓦剌放回朱祁镇时,朱祁钰选择将哥哥奉为太上皇,并软禁在南宫之中,同时命人严格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为了将皇位传承转移到自己这一脉,朱祁钰还不顾反对废掉了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可惜,朱见济早夭,朱祁钰此后无子。
朱祁钰的两个未解之谜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重登皇位,而朱祁镇复位之后也开始报复朱祁钰,以“不孝、不悌、不仁、不义”之名废掉了朱祁钰的帝号,将其软禁在西内永安宫。
软禁还不到月余,朱祁钰就离奇暴毙,年仅28岁。朱祁钰死后给世人留下两点待解谜团,一是朱祁钰得知朱祁镇复辟后为何喊好,二是朱祁钰真正的死因。
第一个问题的确有些耐人寻味,所谓“夺门之变”明显是有恃无恐,石亨、曹吉祥等人敢如此行事,背后肯定有支持者,而这个人就是朱祁镇生母孙太后,有了孙太后撑腰,即便于谦想要阻止,也要掂量后果。
可是,朱祁钰得知宫中生乱,钟鼓声响起时,先问的竟然是不是于谦,当左右回答是太上皇回来时,朱祁钰竟然说了一句:“哥哥做,好!”
这难道是说,朱祁钰忌惮于谦,怕于谦夺权吗?笔者认为不是,于谦对大明有再造之功,如果于谦想要夺权,早就架空朱祁钰了,朱祁钰询问于谦恐怕是因为,只要有于谦在,大明就不会乱。
而当得知哥哥朱祁镇又复位时,朱祁钰说好只是对现实的无奈低头,他为了坐稳皇位所做的一切努力,最终都化作泡影,再多的努力终究比不过朱祁镇嫡子正统得人心。
第二个问题则是朱祁钰真正的死因。目前主流说法有两种,一是病死,二是被朱祁镇下令害死,前者在《明英宗实录》中有记载,《复辟录》中更是说,朱祁镇听闻朱祁钰病情好转能吃粥后还非常高兴,只不过大臣们的反应则是“默然”。
后者则见于《罪惟录》等野史中,说朱祁钰并不是病死,而是被太监蒋安“以帛扼杀”。
笔者其实更倾向朱祁钰非正常死亡,如果朱祁镇真为弟弟病情好转高兴,又怎么会奋力抹去朱祁钰所做的一切,甚至在其死后还给他上了个恶谥“戾”呢?不管怎样,有一点连朱祁镇都无法否认,那就是弟弟朱祁钰的功绩远超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