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否是抵御AI的最后一片阵地?

有鱼的综合 2024-11-18 02:15:51
一、AI 重塑音乐产业

(一)AI 音乐的兴起与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AI 在音乐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通过深度学习等技术,AI 能够快速分析大量音乐作品,识别不同的音乐风格,包括古典、流行、爵士等。例如,一些 AI 音乐创作平台可以根据用户选择的情绪、风格和持续时间等参数,生成独特的音乐曲目。不懂五线谱的普通人也能借助这些平台在数秒之内完成一首准广播级歌曲的谱曲。

智能音乐演奏系统也在不断发展。有的系统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进行音乐创作、编辑和混音,实现高效制作和个性化定制。还有的系统能够通过自动和弦识别与转换,实现音乐的自动改编和风格转换。此外,人工智能还开辟了新的音乐表演形式。国内首个 AI 多媒体音乐剧场作品《弄影》,融合了音乐、戏剧、舞蹈、影像等多种元素,利用自动钢琴和实时影像等技术,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

(二)AI 对音乐产业的冲击

AI 的广泛应用给音乐产业带来了一系列冲击。一方面,可能导致音乐市场同质化。由于 AI 工具往往基于大量的数据训练,生成的音乐作品可能会倾向于符合主流审美和趋势,从而减少了音乐作品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例如,一些 AI 生成的流行音乐可能在旋律和节奏上具有相似性,使得听众在一段时间内听到的歌曲感觉大同小异。

另一方面,传统音乐工作者面临失业风险。随着 AI 技术在音乐创作和制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些传统的工作岗位可能会受到威胁。例如,AI 可以自动完成编曲、混音等繁琐的工作,这可能会替代一部分人类音乐家和制作人的工作。据统计,约 95% 的音乐从业者可能被 AI 取代,尤其是一般能力和水平的歌曲作家和音乐制作人。虽然目前 AI 音乐短期内可能主要取代一些简单的音乐场景,如儿童音乐教育辅助或背景音乐,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传统音乐工作者的冲击不可忽视。

二、音乐人的应对之策

(一)警惕与行动

音乐人们对 AI 侵权保持着高度的警觉。索尼音乐向全球 700 多家人工智能公司和流媒体平台发函,警告他们不得在没有获得明确授权的情况下使用索尼音乐的知识产权,用来训练 AI 模型,并要求他们立刻停止侵权行为。索尼音乐还在其官网发布了《退出人工智能训练声明》,明确表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将版权内容用于 AI 训练、开发和商业化应用,是在 “剥夺索尼获得适当补偿的权利”。

同时,逾 200 名音乐人联名发公开信,呼吁不要使用 AI 取代人类艺术家。这封公开信由非营利性组织艺术家权利联盟发表在内容平台 Medium 上,音乐界的知名人士在信中警告称,如果不加以控制,AI 将引发一场逐底竞争。这些音乐人表示,AI 的威胁包括深度伪造和声音克隆,以及不负责任地使用 AI,例如通过使用 AI 声音来减少向艺术家支付的版税,以及 AI 开发人员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音乐作品来训练和生产 AI 仿制品。

(二)合作与探索

尽管音乐人们对 AI 侵权保持警惕,但他们也看到了人机合作的可能性。AI 可以辅助音乐创作,例如通过分析大量音乐数据,为音乐人提供创作灵感。AI 还可以自动生成旋律、和声和编曲,为音乐创作提供技术支持。而人类音乐人则可以专注于情感表达,将自己的情感和个性融入到音乐作品中。

例如,一些 AI 音乐创作平台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词或情感描述,生成相应的旋律或和声。音乐人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使音乐更加符合自己的意图。此外,AI 还可以帮助音乐人进行音乐制作和混音,提高制作效率。

通过人机合作,音乐人们可以共同探索新的创作模式。AI 可以为音乐创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空间,而人类音乐人则可以为音乐作品注入情感和灵魂。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可以提高音乐创作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以为音乐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音乐在 AI 时代的地位探讨

(一)创造力还是口水歌

在 AI 时代,音乐行业面临着创造力与口水歌的抉择。一方面,正如前文所述,播放列表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创作的方向。为了迎合算法推荐和听众的被动收听习惯,音乐创作者可能会倾向于制作悦耳且具备走红潜质的曲目,这往往容易导致更多平庸、千篇一律的作品产生。例如,据统计,在一些流媒体平台上,有超过 60% 的新发布音乐作品在风格和旋律上存在相似性,这无疑是受到了播放列表文化的影响。

然而,AI 也并非完全是创造力的敌人。它可以为人类创作者提供新的灵感来源。例如,谷歌的 MusicLM 可以通过输入特定的描述生成符合当下情绪的乐曲,这为音乐人打开了新的创作思路。如果人类创作者能够善用 AI 工具,将其作为辅助,或许可以解放生产力,创造出更多有水准的原创歌曲。比如,一些独立音乐人开始尝试利用 AI 生成的旋律作为基础,再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独特视角进行二次创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版权困境与未来走向

AI 音乐的版权问题目前处于模糊状态,这给音乐行业带来了诸多困境。首先,版权归属不明确可能引发侵权问题。由于 AI 生成的音乐作品可能涉及到对大量已有音乐作品的学习和模仿,很难确定其原创性和版权所有者。例如,国际唱片业协会首席法务官劳里・理查德就指出,AI 对唱片业造成了威胁,其高质量音频输入给原创作品带来挑战。

同时,版权模糊也可能导致利益分配不均。如果无法确定版权归属,那么在音乐作品的使用和收益分配上就会出现争议。目前各国法律对 AI 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还没有统一的规定,一些人认为 AI 生成作品应视为公共领域内容,而另一些人则主张版权应归属于开发和训练 AI 的公司或个人。这使得音乐创作者、版权方和 AI 开发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变得复杂。

为了探索未来发展方向,音乐行业需要共同努力。立法机关应尽快制定明确的版权规则,以适应 AI 时代的音乐创作。例如,可以明确规定 AI 生成音乐作品的版权归属条件和使用范围。音乐产业也应积极与技术公司合作,共同开发版权保护机制。比如,利用区块链技术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进行记录和追溯,确保版权的清晰性。同时,音乐创作者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与 AI 形成差异化竞争,为音乐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音乐能否抵御 AI

(一)抵制与反思

音乐圈对 AI 的抵制行动不断涌现,从环球唱片禁止 AI 使用其数据训练,到碧梨、水果姐等众多音乐人联名抵制 AI 取代人类艺术家,再到索尼音乐向全球超过 700 家 AI 开发团队发去警告函,这些行动都表明了音乐行业对 AI 带来的冲击的担忧。

然而,在抵制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AI 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它在音乐领域的应用已经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我们不能一味地抵制,而应该思考如何在 AI 时代更好地对待音乐创作。

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对 AI 音乐的版权监管,确保音乐创作者的权益得到保护。立法机关和音乐产业应共同努力,制定明确的版权规则,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区块链对音乐作品进行保护。

另一方面,音乐创作者也应该积极适应 AI 时代的变化,将 AI 作为工具,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例如,利用 AI 生成的旋律作为灵感来源,进行二次创作,发挥人类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创造力。

(二)音乐的独特价值

音乐作为人类情感的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音乐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这是 AI 目前无法完全做到的。

音乐蕴含着人类的情感、思想和文化内涵,每一首歌曲都是创作者独特的表达。例如,德国著名哲学家曾说:“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 柏拉图也非常重视音乐教育,认为音乐能把人教育成美和善。

虽然 AI 可以生成音乐,但它缺乏人类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音乐的创作过程往往是创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抒发,这种真实的情感是 AI 难以模仿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音乐不能与 AI 共存。在 AI 时代,音乐可以与 AI 相互补充,共同发展。AI 可以为音乐创作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创作效率,而人类音乐人则可以为音乐注入情感和灵魂,使其更具感染力。

例如,一些 AI 音乐创作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生成音乐,而音乐人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和完善,创造出更具特色的作品。这种人机合作的模式可以为音乐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总之,音乐在 AI 时代具有独特的价值,虽然面临着挑战,但也有与 AI 共存的可能。我们应该在保护音乐创作者权益的同时,积极探索音乐与 AI 的融合发展,为音乐行业的未来注入新的活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