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名轼,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古代文人中最接近神仙的一个。他的学识贯通儒、道、释三派,其人生轨迹和作品充满人性的光辉与洒脱豪迈,又具禅意的通透与明了。在他的一生中,“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也深刻揭示了他对命运和自我掌控的理解。
苏东坡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他天资聪颖,早年即被誉为才子,仕途顺遂。然而,命运的多舛让他屡遭贬谪,从京城的繁华到荒僻的黄州、惠州、儋州,他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坎坷。但无论身处何地,苏东坡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正如他在《定风波》中所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份从容和洒脱,正是他“用舍由时,行藏在我”哲学的真实写照。
在仕途上,苏东坡的经历可谓跌宕起伏。他年少成名,中进士,步入仕途。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却充满了坎坷和波折。他因卷入“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又屡次被贬至偏远之地。但在这些困境中,苏东坡并未被挫折打倒,反而在逆境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和意义。他在《赤壁赋》中写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句诗不仅表达了他对人生短暂的感叹,更是他对自我命运的豁达与超然。
在黄州期间,苏东坡没有被困境压垮,反而在逆境中重塑自我。他开垦荒地,自给自足,过着半隐居的生活。这段时间,他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在这些作品中,他寄情山水,借物抒怀,展现了他超脱尘俗、洒脱自在的心境。他在《前赤壁赋》中写道:“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是他心境的真实写照,是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命运的坦然接受。
苏东坡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书法、绘画同样令人赞叹。他的书法自成一家,气势磅礴,豪放洒脱,正如他的性格;他的绘画则笔墨潇洒,自然天成,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这些艺术作品不仅是他才华的展示,更是他人格魅力的体现。
苏东坡的人生不仅仅是追求个人的成就,他更关心民生,心系百姓。他曾在杭州任职,疏浚西湖,惠及百姓。他在惠州时,关心当地民生,为百姓修桥铺路,赢得了人们的爱戴。这些事迹不仅体现了他“用舍由时,行藏在我”的人生哲学,更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儒家士大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苏东坡的一生也是一个不断修行的过程。他深入佛学,研究禅理,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解脱。他在《寒食帖》中写道:“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这不仅是对自己心志的坚守,更是他在佛学修行中的一种超然境界。他在《水调歌头》中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不仅是对亲人的思念,更是他对人生无常的豁达与坦然。
苏东坡在儒、道、释三教中找到了平衡。他既有儒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又有道家的洒脱与自然,更有佛家的超然与宁静。他的诗文、书法、绘画,都体现了这种三教合一的智慧和境界。他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不仅是他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更是他对自我命运的超然态度。
苏东坡的一生,是“用舍由时,行藏在我”的真实写照。他无论身处何地,遭遇何种命运,始终保持着一颗淡泊宁静的心。他在困境中寻找乐趣,在逆境中重塑自我,在平凡中发现美好。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人生智慧的结晶。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用舍由时,行藏在我”的深刻内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正如他在《定风波》中所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不仅是他对生活的态度,更是他对命运的从容接受。苏东坡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如何在风雨中保持宁静,在坎坷中追寻美好,在逆境中成就辉煌。
阿弥陀佛[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