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登头近几天又搞出了一个新的花活,“拜登经济学”。
按照他的说法,是希望将过去几年实施所有政策,以一个令人深刻的名字,打入美国人的脑海,说的通俗点,他需要2024年选举之前,在美国人的脑海建立起一个思想钢印,以后只要一提到这些,就能联想到老登头。
与此同时,老登头也没忘记批评下象党,说他们长期推崇的“涓滴经济学”,也就是里根在上世纪80年代所倡导的“里根经济学”,完全是错误的。
“涓滴经济学”本意是指,政府通过给企业和富人减税,以此来鼓励他们加大投资,促进经济发展,之后在经济发展成果不断增大的同时,逐步扩大受益人群,惠及包括普通民众在内的所有人,就像涓流一样慢慢滴落、渗透,故得此名。
但是老登头却认为,在长久实施过程中,这个策略已经完全失控,富人依靠他变得更富,大企业依靠他逃避了数千亿美元的税款,无以计数的岗位被转移到海外,当然,值此良机,他也没忘记将川宝拿出来鞭打一番,他认为,美国赤字飙升、基建落后、不平等现象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就是川宝在位时,所实施的2万亿美元减税措施。
写到这里,不由地觉得,川宝也挺冤的,偌大一个美国,247年的历史,是一个在位仅仅四年就能搞崩的吗?美国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脆弱?
再看看这张在2020年就一路飞翔,直奔历史最高点的资产负债表,谁的话水分更多,已不言而喻,现在再回到答文章的开头,老登头引以为傲,将其视为2024年大选王牌的“拜登经济学”,核心到底是什么?
根据网上的资料,“拜登经济学”分为三部分:在美国进行明智投资,加强教育,让美国工人拥有更多能量以扩大中产阶级,通过鼓励竞争来降低成本、帮助小企业发展。
从字面来说,这三点也算可圈可点,但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明智投资这个词是有些讲究的,老登头公开宣宣传,“涓滴经济学”导致美国大幅削减在研发上的投入,曾经全球研发投入排名第一的美国,现在已经降至全球第九,我国在数十年前排名全球第八,现在已经升至第二。
所以他认为,政府应该以更有针对性的方式运用税法,并制定其他支出项目,以促进对新技术的投资,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向上流动。
说的更明白点,就是私人企业一旦掌握了垄断,就容易不思进取,又或是,落后之后,由于惧怕亏损,不敢勇于直追,最终导致先进制造业投资力度不够。
我依稀记得,前些年,川宝大减税,引发了以苹果为首的巨型企业,长年的大规模回购,往好的说,这是钱多的没地方花,所以用回购提升每股效益(管理层获益),往坏的说,那就是没了创新精神,不愿意再去扩大生产,里根经济学(拉弗曲线)在这一点,确实失败了,减税之后企业就一定会去投资,会去创新,压根就是个幻想。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以老登头,沙利文之类的美国精英,就想出一个新的套路,既然你们私人投资,这么不靠谱,那就干脆,以政府资金为主,以补贴为铺,为创新铺路,至于这个套路跟谁学的,想想大家都很清楚。
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向上流动,其实就是促进制造业回流,以此创造更多的岗位,之后又可以通过出口,增加美国人的收入,理论上,这么一套流程下来,是可以扩大中产阶,甚至如果制造业干的不错,逼近大萧条的贫富差距,也是可以得到缓解的。
写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策略很完美,恰恰相反,美国这几招并不好使用,尤其是自由贸易实施了几十年之后。
上一篇文章,我曾经写过,80年代日本半导体打的美国半导溃不成军,美国为了挽回败局,一开始,也是学习日本,以英特尔创始人诺伊斯为首,一大群美国半导体公司组建了半导体联盟,意图联合各自的技术,对日本进行反围剿,可惜,美国人当惯了老大,又过度的以自我为中心,一群狂人混在一起,压根就谁也不服谁,最终导致这个半导体联盟,在联合技术上,没发挥一点作用。
那为啥日本还是败了?因为自1985年之后,美国半导体协会终于明白,自己确实不是日本的对手,所以开始了使出了盘外招,多次向美国政府提出建议,要制止日本公司的倾销行为,说这破坏了产业秩序,为了引起美国重视,甚至直言,万一再与日本干仗,对方断货,会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这一点确实戳中了美国政府的七寸,日本威胁论开始在美国大行其道。
说了这么一个例子,其实是想说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美国搞了几十年的自由贸易,甚至把他定为国策,上上下下对它深信不疑,陡然间,让他从私人投资转变为政府主导,能不能成功现在还不好下定论,但如此极速的转弯,至少也需要一个磨合期,说到这一点,之前的富士康,如今的台积电,挥洒了大把的银子,却没有什么突出的效果,足以说明,这套理论在美国,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其实对于这一点,我国也差不多,几十年来因为技术落后,多数时候,都是以追赶者的身份出现,为了更加有效率,在投资,尤其是基建这一快,我国顶层主导的远比私人投资大得多,自然也比美国更有心得。
除此之外,也是考虑到以美元为基础,衍生出的贸易结构。
客观的说,美国的这种体系,理应更适合在创新上发力,假设美国的制造业回流,还做的非常不错,通过出口赚取了大量的美元,但是这么一搞,别的国家对美出口必然爆降,赚不到美元,又拿什么去买美债,没有足够的接盘者,美元霸权无法扩散到全球,还能称之为霸权吗?
因此,美元的贸易结构,先天上就有一个不可能三角,想要美元流通,就必须要大规模发债购买商品,想要贸易平衡,就必须多出口,抑制各国获取美元,想要制裁他国,就必须接受,各国去美元化。
最后我们再谈谈美国的债务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美国举债主要用于两大开支。
一是公开买票,前两年疯狂发钱咱们就不说了,之前竞选的时候,他的口号是减免学生贷款4000亿,受益4000万人,不过最高法院将其驳回,7月14日,又再度宣布,将在未来几周内取消80.4万名学生总额达390亿美元的贷款债务,据说,此次吸取了上次的教训,直接用行政命令,绕开法院,用于减免债务。
我以前经常说老登头喜欢慷他人之慨,这一次的免除又再一次证明了这个说法,通过了,减免债务的人,能不感激老登头,没通过,那就是群众里面有坏人,左右都对自己有利,至于减免之后,会造成什么损失,会有什么后果,这些都是次要的。
此外,网上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老登头之所以免除这些贷款,是因为防止,大量的知识分子沦为流浪汉,根据统计,目前在收容所的流浪汉大约有100多万,不在收容所的大概不低于200万,这两者一旦结合起来,相信懂得都懂。
二是用举债的方式用于投资尖端技术,强行推动制造业回流。
问题是,任何一个投资都讲究收益和效率,哪怕是政府投资也不会例外。
里根在美国的名气很大,因为网络宣传中,是他的里根经济学,拯救了美国。
实际上,这是错误的,里根经济学的核心就是一场豪赌,并且还失败了。
1980年到1982年,美联储通过连续不断的加息,将联邦利率拉升到21%,全球经济,在这股狂拉中,迅速爆仓,因此导致的石油价格暴跌,顺便还搞残了苏联。
在此之后,顶着高昂的利率,里根开始了极其疯狂的财政刺激,美国经济,也因此奇迹般的迅速恢复繁荣,投资美国的收益开始大幅度攀升,与此同时,凭借着这抢先一步的率先复苏,美元指数开始变得日渐强势,海量的美元,也急不可耐的流入美国,赚取着双重收益。(投资和汇率)
然而出来混,终归是要还的,刺激的本质就是举债,如果举债过程中获取的收益还不如举债所产生的利息,那么举债就是不可持续。
观察一下1985年后美元的走势,很显然,市场并不认可里根的策略,这场豪赌失败了,不仅耗尽了海外盈余,还背上了庞大的债务 ,一时间,海量的美元陆续冲出了美国,去了当时的日本,原本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里根经济学一准会破产,成为一个笑话。
以里根为首的美国政府,终归还是有点急智,凭借着强大的实力,开始强行推动,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美国,共同签署了广场协议,本意就是要推动五国货币升值,让美国商品多一点竞争力,缓解一下美国债务压力(巨额贸易赤字)。
后期为了加强这个趋势,还搞出了一个卢浮宫协议,开始了第两轮刺激。
现在再让我们回到拜登经济学,大家是不是感到一股熟悉感,同样的高利率,同样的财政刺激,同样的经济活跃,仿佛什么样的利空都无法压制美国的经济,但这一切能够产生多少收益,能否抵消举债带来的债务负担,目前还不好言说。
考虑到80年代美国的债务比例,人口结构,技术周期,比如今强了太多太多,这一轮爆拉,一旦出现问题,只要不是出现一轮类似互联网革命的大周期,来托底美国经济,山崩地裂并不是不可能,如今囤积在美国的数万亿美元,必然也会踩踏而逃,去其他地方,寻找新的机会。
最后再说一句吧,一切的谨慎都是有原因的,假设美国真的在极短的时间内搞出了一轮新的工业革命,全球进入下一轮产业周期,咱们凭借体量庞大的制造业,紧紧跟老美的后面,无论如何也不会吃亏,如果失败了,老美的债务难以为继,便是我国难得的机会。
全文完,这里是大鱼的江湖,如果喜欢,请点个赞,帮忙转发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