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15个月,由从七品升为正二品,此人的升官速度堪称大清第一

左都御史有料 2023-09-06 01:18:00

要说清代哪个官当得最大,这肯定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只要是干到正一品的大学士就算最大。那么清代谁升官最快呢?或许第一想到的会是和珅,或者是有十年七迁之说的曾国藩。

有清一代,官升得最快的不是和珅,也非曾国藩,而是一个名气不大、政绩也一般的小人物,他的名字叫杜翰。

杜翰是什么来头?

对晚清历史不太了解的读者,对杜翰其人应该没有太多的印象。不过提起他的父亲、咸丰皇帝的恩师杜受田,几乎就无人不知了。

杜家是山东滨州的名门望族,整个清代,山东省除了曲阜孔家和诸城刘家之外,名气最大的就是杜家。文献中对于杜家向来有“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的说法。

杜翰出生于1806年(嘉庆十一年),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他的人生从小就被规划好了,就是走科举入仕的道路。

史料中记载,杜翰不属于那种天赋异禀之人,他的科举之路并没有因为父亲的缘故而显得格外顺利,在院试、乡试的两道关卡中,杜翰蹉跎有年,直到道光二十四年才考中进士,这一年杜翰38岁,在新科进士中不算年轻。

作为官宦之地,只要取得了进士文凭,就会比一般的读书人更有优势,杜翰在朝考中由于朝中人脉关系,被顺利录取为翰林院庶吉士。道光二十七年散馆后,留任翰林院授检讨一职(从七品)。

道光晚年,杜翰的父亲杜受田在皇位争夺中,为咸丰皇帝立了大功,咸丰即位后给予了杜受田极大的回报。原本才华、能力并不出众的杜翰身价倍增,咸丰元年被委任为湖北学政。

按照惯例,学政三年一任,任满之后一般都会升官,这也是翰林院官最主要的一条晋升通道。咸丰显然是有意要培养杜翰,但人算不如天算,咸丰二年七月,奉旨筹办赈务的杜受田在清江浦去世。

杜受田之死对于咸丰来说是打击很大,因为自从他即位之后,国家军政事务皆不出军机处,杜受田作为咸丰皇帝的第一参谋,扮演了二皇帝和宰相的角色。

为了表达对恩师杜受田的感激之情,咸丰下旨追赠杜受田太师,谥号文正,赐银五千两治丧,还派出钦差大臣护送灵柩还乡归葬。

杜受田死后,咸丰将他不尽的思念转化为对杜氏家人的隆恩。杜受田的父亲杜堮也是翰林出身,官至礼部侍郎,此时正致使在家,咸丰下旨赏礼部尚衔,还给与全俸退休待遇。

杜受田有两个儿子,长子就是杜翰,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后,杜翰卸任湖北学政赴江苏护送父亲灵柩回乡。按照规定,杜翰需要解职守孝三年,但是咸丰帝却下了旨意,让他处理好家事以后便回京任职。

杜受田的次子杜䎗升任侍郎,三个孙子也全部加恩赏给举人,准一体参加会试。

杜翰的原官本是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回京后即升任正五品的庶子,从咸丰二年七月至咸丰三年年底,十五个月的时间里,杜翰连跳十一级,由从七品检讨升到正二品工部侍郎。

按照清代的官制,文官在晋升过程中必须是按部就班,就是和珅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乾隆从来没有越级提拔过他。

正常情况下,京官每三年都要进行一次考察,名曰“京察”,运气好的京官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三年升一次官。曾国藩所谓的“十年七迁”已经是十分难得了,但与杜翰比起来,曾国藩恐怕连他的零头也赶不上。

不仅如此,咸丰三年年底的时候,杜翰又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入值军机处,摇身一变成了军机大臣。

但是杜翰其人能力确实一般,从咸丰四年开始,虽然他恩宠不断,但品级却原地不动,只是从工部右侍郎调任吏部左侍郎,始终没能进入一品大员行列。

杜翰本是该死之人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后,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咸丰皇帝北逃热河。杜翰作为皇帝宠臣,随驾北狩。

杜翰自从进入权力中枢以后,与权臣肃顺走得很近,这也为他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咸丰皇帝临终之前,遗命肃顺等八大臣为“顾命大臣”,以达到制衡两宫太后的目的。但是咸丰去世之后,政局很快发生了变化,远在热河的慈禧与留京掌权的恭亲王奕䜣发动了辛酉政变。

顾命八大臣中,肃顺被押赴菜市场斩首,郑亲王端华赐死,军机大臣穆荫流放,此外景寿由于是道光帝额驸,且在顾命期间无所作为,所以处分较轻,其他几人流放的流放,罢官的罢官。

杜翰在热河期间上蹿下跳,他作为肃顺的马前卒极力反对两宫垂帘,据说还把慈禧太后给骂哭了。

慈禧掌权以后,对杜翰是恨之入骨欲将其处死,就在杜翰命悬一线的时候,恭亲王出面救下了杜翰。

要说奕䜣与杜家也是势不两立,因为在道光晚年皇子争储的过程中,咸丰就是因为杜受田而夺得皇位的,按说有了这层关系,奕䜣不应该救杜翰。

但是奕䜣这个人好面子,他觉得如果此时不主动站出来替杜翰讲好话,那么世人就会认为他是怀恨当年杜受田,颇有公报私仇的味道。

奕䜣怕舆论对自己不利,所以才违背自己的意愿向两宫太后求情,说杜翰是前朝大臣之后,又受咸丰器重,可免其一死。

最终杜翰侥幸逃过一劫,被罢官流放,但不久得到赦免,回乡以后杜翰闭门不出,于同治五年郁郁而终。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