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因谋反被废,按照法律,谋反一律死罪,李世民不忍心处死嫡长子,就将李承乾废为庶人,流放黔州。
李承乾被废,魏王李泰为谋求储位,对李世民大打感情牌,他投入李世民怀中撒娇道:“臣今日始得与陛下为子,更生之日也。臣唯有一子,臣百年之后,当为陛下杀之,传国晋王。”
什么意思呢?就是李泰说,如果李世民传位给他,他死之日,愿意为李世民杀了自己儿子,传位给晋王李治。
不得不说,李泰是个狠人,直接拿自己亲生儿子的性命作保证。那么,李世民听到李泰杀子传弟的说法后是什么反应?
一、高压教育毁了李承乾皇权面前无父子,更无兄弟,李世民用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一点,可他却不信邪,非要凭借个人能力改变这种残酷的事实,他既要当皇帝,也要家庭和谐。
为防止自己下一代发生手足相残的惨剧,李世民决定将太子李承乾培养成史上最强太子,只要太子足够优秀,就没人敢觊觎储位。
为此,李世民几乎找来当时唐朝所有顶尖大儒来做李承乾的老师,比如孔颖达、李纲、于志宁等等。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李承乾一直生活在李世民的高压教育下,长孙皇后在世时,李承乾还能通过与母亲沟通了解李世民的良苦用心,但在长孙皇后去世后,父子俩的沟通桥梁断了。
想想仅一个魏徵,就能经常气得李世民大动肝火,不止一次说要杀了他,而李承乾周围却有一堆魏徵这样的人盯着他,可想而知其日子有多难过。
于志宁这些所谓的名师完全按照“圣贤”的标准来要求李承乾:
盖房子,批评他过于奢靡;偶尔和宦官玩乐,又上疏告状说他是“秦二世”;骑射游玩,又拼命上书劝谏他不要玩物丧志。
孔颖达更是不给李承乾这个太子丝毫颜面,动不动犯颜直谏,让李承乾下不来台,连李承乾的乳母都看不下去了,劝说孔颖达给太子留些颜面,孔颖达却表示这样做“死无所恨”。
这氛围,想想都令人感到窒息,在这种高压教育环境下,李承乾的心理开始逐渐扭曲变态。
李承乾开始游猎无度,扮演突厥人取乐,宠幸太常乐童称心,不听于志宁、张玄素等人的劝谏,甚至想杀死他们。
二、李世民有多宠爱李泰?李世民对魏王李泰的“超规格”宠爱,是压垮李承乾的最后一根稻草。
贞观十年,李世民封李泰为魏王,遥领七州军事,不过李世民不舍得让爱子离开自己去封地,因此“不之官”,甚至还曾一度想让李泰住进武德殿。
武德殿是什么地方?是紧挨着东宫的宫殿,当初李元吉就居住在武德殿,与李建成沟通往来谋害李世民,后世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之初,还在武德殿听政,其地位可见一斑。
让李泰入住武德殿无疑会勾起他的夺嫡之心,也会刺激到了李承乾,魏徵都看不下去了,劝谏李世民不要忘记李元吉旧事,让兄弟阋墙。
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还不止如此。
李泰“腰腹洪大”,也就是身体肥胖,李世民怕儿子上朝太累,特意准许他乘着小轿子上朝;李世民每次出游时,都带着李泰,以至于让朝堂民间产生了“异议”;有人打小报告说朝中三品以上大臣对李泰不尊重,李世民大怒之下训斥了朝臣一番。
李世民对李泰的“超规格”宠爱,连史官都不禁发出感叹:“其宠异如此。”
贞观十六年,李泰和招募的学士们编撰完成地理界的鸿篇巨制《括地志》,李世民对李泰大加赏赐,先是赐“物万段”,接着每月又赏赐大量财物,数量甚至比李承乾这个皇太子还多。
褚遂良为此上书劝谏,李世民表面上赞同褚遂良的观点,但并没有削减李泰的开支,反而取消了对太子开支的限制,这无疑是变相支持了李泰逾制的开支。
李泰认为李承乾有足疾,且李世民对他十分宠爱,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谋划夺嫡。
三、自作聪明,杀子传弟李承乾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痛恨李世民偏爱李泰,便派刺客行刺李泰。在试图暗杀失败后,李承乾又与李元昌、侯君集以及杜荷等人谋划起兵谋反。
结果李祐谋反案爆发,导致太子李承乾的谋反计划被发现,李世民大怒且心痛之下,将李承乾废为庶人,徙居黔州。
李承乾刚被废的时候,李世民的确想立李泰为太子,并且还当着李泰的面承诺了,然而李泰或许是被这突如其来的惊喜冲昏了头脑,竟然扑入李世民怀中,说了杀子立弟那番话。
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后是什么反应呢?根据史籍记载,李世民听完李泰的话后“甚怜之”。
李世民见到李泰这么重视自己弟弟,心中十分感动,他对李泰的话信以为真,还特意将这段话转述给群臣,希望群臣能支持李泰。
可褚遂良的劝谏却打破了李世民的幻想。褚遂良认为,李泰当上皇帝之后,根本不可杀子立弟,如果李世民坚持立李泰为太子,就必须想办法安置好晋王李治。
李世民听了褚遂良的话,当即醒悟过来,李泰为了太子之位,这样的狠话都能说出来,将来他上位之后,李承乾和李治恐怕都活不了。
其实,早在李承乾谋反案事发时,李承乾就在李世民面前给李泰上过眼药了,他对李世民说:“臣贵为太子,更何所求?但为泰所图,特与朝臣谋自安之道。 ……今若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
李承乾这段话想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他谋反都是李泰这小子逼迫的,如果真让李泰当上太子,那可就真让李泰阴谋得逞了。
对于李承乾的话,李世民应该非常懂,毕竟李泰干过的事,他当年对李建成也干过。
所以,李世民最终决定立晋王李治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