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一位中年男子每天都会蹬着自行车穿过安徽省合肥市的长江路。他身材高大,蹬自行车的脚忒有劲儿,沿路的摊贩们都爱跟他打招呼:“李厅长好!”
这个“李厅长”名叫李宏塔,时任安徽省民政厅厅长,他的祖父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先生。
李宏塔
按照级别,李宏塔上班本该由组织安排的小汽车和司机接送,但被他拒绝了。他说:“当年我父亲都是走路上班,我现在骑自行车比他方便多了。”
然而,2005年6月相关部门收到了一封信,说李宏塔收受了巨款,这不禁让人大吃一惊,难道他骑车上班是在作秀?
他们不敢怠慢,迅速调集人员秘密走访调查,真相却是这样的:李宏塔不仅没有收取一分钱,还将正当属于自己的福利都让给了别人。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大家都知道的李大钊先生,字守常,就是守护艰苦朴素的优良家风,也是守护服务群众的为民情怀,而“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的收入大多都用在了组织活动经费上和资助青年学生。
李宏塔出生于1949年,这时,李大钊先生已经牺牲了22年,他的父亲是李大钊先生的长子李葆华。
李大钊先生
李葆华继承了父亲的家风,身居要职却过着极简的生活。家里用的家具全是老旧的板材,便宜的人造革沙发一坐就是一辈子。
由于他和妻子工作太忙,李宏塔出生才19天就被送进了托儿所照顾,直到6岁才回到家中,然后和哥哥、姐姐一起,在非常严格的要求下长大。
李葆华说:“不能吃苦,就不能成人。”他不但用这句话来要求自己,也用这句话来教育子女。就是这句话,伴随了李宏塔一生,以至于他在面对简朴生活的时候依然乐在其中。
中学毕业,李宏塔选择了报名参军。他在部队里身高最高,有一米八,但是体重最轻,才120斤,战友们打趣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大虾”。李宏塔并不生气,只要大家团结友善,叫啥都一样。然而在参加部队劳动时,战友们就打脸了。
在艰苦的劳动环境下,新来的战士都干得很吃力,可干瘦的李宏塔一肩膀就能挑起100公斤的重担。大家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佩服的同时再也不好意思叫他“大虾”了。
李葆华(左)
三年兵役让李宏塔迅速成长,他不仅多次被评为劳动能手,还苦练游泳,最终成为了万米游泳能手,将自己变成了身强体壮的青年。
1969年,李宏塔退伍了,国家给他分配了工作,他成了一名合肥化工厂的普通工人。
一说到化工厂,大家肯定知道那个环境,工作强度大,有害气体更是避免不了的。而李宏塔自始至终都没有一句怨言,他不怕苦,不怕累,每天只管认真地跟着厂里的老师傅忙忙碌碌。
李宏塔的积极肯干,厂里的领导都看在眼里,在评选骨干时,他成了首选。厂里每年都会推荐一批工人入党,李宏塔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党员。
不知不觉,他就在化工厂干了四年。
李宏塔(中)
1973年,化工厂升级,需要配备更加专业的工作人员,内部优秀员工便有机会去合肥工业大学深造,李宏塔进入了第一批选送名单。
大学三年,李宏塔全身心投入,新知识就像新鲜血液注入身体,让他学得如痴如醉。毕业后,他带着满满的知识储备回到了原单位,成为了一名技术员。
知识就是能量,再加上李宏塔有着使不完的干劲和创新精神,工作成绩非常突出,化工厂推荐李宏塔作为厂代表去参加全国共青团代表大会,他接下来的路也走得越来越顺利。
1987年,李宏塔38岁,因他工作出色,组织决定调他到更高一级的部门工作。事先针求他意见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民政厅。那是关乎百姓话题的岗位,是李宏塔祖辈、父辈放在心尖尖上的人民大众,他自然要延续下去。
民政厅的工作做起来不容易,事情太多,又杂,直接面对百姓。老百姓办事没有固定时间,李宏塔的工作时间就随他们而定,有时下到乡里考察,一去就要好多天才能回来。但李宏塔觉得接地气,亲民,他喜欢干,这一干就是18年,期间有很多次升迁的机会,都被他婉拒了。
李宏塔(左)
没想到2005年的6月,56岁的李宏塔被一封信说他收受了巨额款项。一时间,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有信的,也有不信的,有风言风语,也有力证他清白的。李宏塔离退休只剩四年了,但舆论的旋涡越旋越深。
这种风口浪尖上的事,相关部门一刻也不敢怠慢。经过几个月的走访调查,李宏塔就没有那档子事儿。他不仅没有收受巨款,反而将自己的应得的福利都让了出去,全家就蜗居在一个拥挤的小房子里,连上班都全是骑自行车,而且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从未间断过,也从未因私事用过单位的汽车。
后来,有记者好奇提问道:“您都是厅级干部了,为何还骑自行车上下班呢?”
李宏塔呵呵笑道:“这很正常嘛,我父亲还在上班的时候,他每天走路去,我现在骑自行车比他方便多了。”
李宏塔的妻子说,他在民政厅工作20年,骑坏了4辆自行车,穿破了5件雨衣,走烂了7双胶鞋。
这些数字听起来很单调,但是其中意义却太过深远。
李宏塔慰问困难群众
作为一个女人,怎么也得埋怨几句,妻子笑着调侃他:“像你这样的厅级干部真是屈指可数!”
李宏塔深知妻子跟着自己吃了不少苦,面对这样的调侃,他总是看着妻子憨厚地笑。
2003年,李宏塔换骑电动自行车上班了,大家都笑着说:“你这是升级换代了?”他爽朗地笑出了声,回答道:“我这叫与时俱进。”这也是大家对李宏塔的印象,他总爱笑,没什么“爱好”,不抽烟不喝酒,有时候还会给人“难堪”。
有一次春节,邻居从老家回来,给他带了些农家特产,李宏塔高兴地收下了,但邻居走时,他又回赠了物品,价值却高于邻居送的数倍,他的父亲李葆华就中这么做的。
当年,别人送过几包葡萄干(那个年代,葡萄干可是稀罕东西)给李葆华,那时李宏塔还小,在父亲还没回家前,他就吃掉了半包。结果父亲回家后把他狠狠批评了一顿,随后亲自将葡萄干退了回去,连李宏塔吃掉的那半包也退了,吃掉的就补成钱。
如果说骑自行车加上这些都是“作秀”的话,那住房分配和儿子结婚又该怎么说呢?
李宏塔深入群众
上世纪九十年代,安徽当地记者有一档临时随机访问,他敲开了李宏塔的家门。区区小几平的客厅里,一张餐桌就占了三分之一的面积。李宏塔一家正在吃饭,桌上摆着三个碟子和一个盘子,记者走进一看惊呆了,三个碟子里装的都是咸菜,唯一的盘子里装的是辣椒炒鸡蛋。
再看客厅装潢,老式的吊扇已经锈迹斑斑,电视机只有18吋,一组旧沙发也因地方太小,挑角落各放一张,整套房都不超过60平米,在当时的时代下怎么看都不合时宜,而且一家三口一住就是16年。
记者如鲠在喉,轻声问道:“1982年就有规定,按你的级别完全可以分到90平米左右的住房呀!”
李宏塔微笑着说:“我已经分过了,住现在这个房子已经住习惯了,就把大房子换成了两个小套,分给更需要的同事了。”
李宏塔看着一脸疑惑的记者,说得轻松平常。
李宏塔
原来,自他在民政厅工作后,就亲自主持了四次分房,从他手上分出去的房,足足有200套之多,但他从未给自己留过一套。
“黄卷青灯,茹苦食淡”,李宏塔是将李大钊先生的精神刻入了灵魂。
2008年,他的儿子李柔刚结婚了。婚礼没有一点排场,就是简简单单布置了一下,请了一些亲朋和同事。婚礼当天,热热闹闹,亲朋和同事们都送上了礼钱。在当时,李宏塔为了迎合气氛,一一收下了这些礼钱。谁知婚礼结束后的第二天,他竟挨家挨户地把这些礼钱都还回去了。
可能当时会有人认为,他太固执了,也太偏激了,可是回头想想,他是太厚道了。
在这个岗位上,李宏塔一干就是20年,很多人都在为得不到升迁而埋怨,但他无所谓,他从来不过问,只要沾着老百姓的事,他就干得热火朝天。过年了,低保户的饺子皮还没着落,他便自掏腰包买上三斤送过去,下雨了,门外求助的下岗工人没带伞,他又自掏腰包叫人去买上一些分发下去......
总之,老百姓遇到事,在他的能力范围内,他都会自掏腰包帮上一把。
如果说这些都是在“作秀”,试问,天下还有谁,能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作秀?
李宏塔
安徽当地人都知道,李宏塔对自己的工作有三个要求。第一,视孤寡老人为父母;第二,视孤残儿童为子女;第三,视民政对象为亲人。
他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这是新时代的“铁肩担道义”。
在祖父李大钊的家风浸润下,在父亲李葆华的言传身教下,李宏塔将心置于人民大众间,无所谓个人得失,只寄情于国家和人民。
2021年,我党向她的29名党员颁发了“七一勋章”,其中就有李宏塔。
当闪耀的勋章挂在脖子上,满头银发的李宏塔微笑着说:“我哪有资格,这是替爷爷领的。”
退休后,李宏塔依然没有闲着,他加入了中华慈善总会,依旧为改善困难群众生活而四处奔走......
戴上“七一勋章”的李宏塔
后来,李宏塔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他感慨道:“爷爷百年前的梦想,今天已经实现!”
在他看来,这样的“高光”时刻应该属于革命先辈。他把他的“七一勋章”捐给了李大钊纪念馆,以告慰李大钊同志。
回望党的百年历程,可谓波澜壮阔。有多少前辈付出了自己的汗水、心血,甚至生命,希望如今的我们继续将好的传统、好的作风传承弘扬下去。
李大钊先生,字“守常”。承“守常”之志,怀“守常”之心,李宏塔执着追求了一辈子,如今的我们更应该去追求。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