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2700字。
先说“四大名著”的来源。
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最先提出“四大奇书”一词,指的是《史记》、《庄子》、《水浒传》和《西厢记》。
后来明代的冯梦龙也提出了“四大奇书”,指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到了清初,李渔作了总结,他认为《史记》、《南华》、《水浒传》、《西厢记》并不是同类著作,不能并称“奇书”。所以他肯定冯梦龙的“四大奇书”说法,至此,冯梦龙所提“四大奇书”,则开始广为流传。
后来《红楼梦》横空出世,很快取代了禁书《金瓶梅》。
慢慢的,“四大名著”约定俗成,就特指今天的《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
“四大名著”具有极其典型的代表性。
《水浒传》是英雄传奇的代表,也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
《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的代表;
《西游记》是神魔小说的代表,是中国浪漫主义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红楼梦》是世情人情小说的代表,也是中国爱情小说的代表作。
“四大名著”的情节大相径庭,风格迥异。但是,它们的开篇和结尾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水浒传》开篇《水浒传》开篇如下:
“词曰: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
见成名无数,图形无数,更有那逃命无数。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变桑田古路。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诗曰: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
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人乐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
话说这八句诗,乃是故宋神宗天子朝中一个名儒,姓邵讳尧夫,道号康节先生所作。为叹五代残唐,天下干戈不息。那时朝属梁,暮属晋,正谓是:‘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水浒传》开篇第一首词就是满目的沧海桑田,世事无料。作者看似冷眼傲视七雄春秋,实则满怀物是人非,岁月沧海的悲凉。
《水浒传》写尽了黑暗朝代下,底层百姓的疾苦,写尽了江湖豪侠的无奈,受尽人间苦难,被逼上梁山的人生历程。
正是看穿了那个时代,那个黑暗的朝廷,才有了作者的冷眼旁观,大笔写下人间疾苦。那些争名逐利之人在那个时代中,只有失败二字。
这首开篇词就是预示了书中梁山好汉们的结局。
正如毛泽东晚年评价《水浒传》:“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图1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二、《三国演义》开篇《三国演义》开篇如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杨慎这首《临江仙》是后来毛宗岗父子评点《三国演义》加上去的,并非作者罗贯中所引用,而且罗贯中生于杨慎之前,也不可能引用杨慎之词。
杨慎的《临江仙》乃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以千古风流人物为题,纵穿千年,借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读来荡气回肠。
在词人眼中,宇宙永恒,青山江水常在,而一代代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却无一不是转瞬即逝。整首词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了词人看穿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
而这首词放在《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巨作之前,作为开场词最恰当不过。
《三国演义》从黄巢起义起,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汉、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并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而作者正是站在时代的高度,看穿了千古兴亡之下,王霸雄图皆为过眼云烟,一时泡影的历史真相。
图2 三顾茅庐
三、《西游记》开篇《西游记》开篇如下:
“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缯而万物否矣。”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
借孙悟空、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加上白龙马一起西行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五圣成真的故事。
借神魔世界反映现实社会,揭露明代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歌颂了敢于向封建权威挑战的叛逆精神和英雄行为。
《西游记》的开篇诗描绘了一个天地初成,因果报应的宇宙,善恶造化自在人心。为后文猴王出世,惩恶扬善,敢于挑战权威留下了伏笔。也为师徒四人踏上寻求真理的道路留下了伏笔。
图3 收复小白龙
四、《红楼梦》开篇《红楼梦》开篇如下: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通过对四大家族的详细描写和由兴而衰,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结局。
而一开篇就提出的“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
一开篇就提出“满纸荒唐言”,整部书就是红楼一梦,真真假假难以分辨。
图4 同读《西厢记》
五、“悟”与“空”,“虚”与“实”,“真”与“假”对比可以看到,“四大名著”开篇诗词讲的都是“悟”与“空”。
四位作者都是看透人间冷暖,看穿时代变幻中,物是人非的冷眼旁观之人。
《水浒传》更侧重于“隐”和“反抗”。
《三国演义》更侧重于是非成败,转瞬即逝的“空”。
《西游记》更侧重于“善”与“恶”,前期侧重于对统治势力的反抗,后期就是求道的艰难历程。
《红楼梦》更侧重于人情世故之“假”和“真”。
“四大名著”是以民间传说、话本以及自身经历为根基,扩张整理而成。虚虚实实各自不同。《三国演义》可能是七实三虚,《西游记》可能是九虚一实。《水浒传》和《红楼梦》也都是虚实参半。
“四大名著”写的是王霸宏图,写的是英雄侠义,写的是人情世故,写的是神仙鬼怪,但实际都是人生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