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李克建中医师。
我老李这两天遇到个事儿。有个患者朋友急匆匆跑来找我,一脸苦恼地跟我说:
“李大夫啊,我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天儿明明凉快了,但我稍微一活动就出一身汗,心里还特别烦。之前在你这儿调理得差不多了,我这抑郁症是不是又犯了?”
这事儿啊,在咱中医看来,其实挺简单的。
倪海厦倪老也讲过,阳气少了,汗就多了,说到底还是阳气不够。
咱中医认为,人体的阳气管着皮肤毛孔的开关,能控制汗的排出。
阳气足的时候,毛孔开合正常,汗就能控制住。但要是阳气不足,就好比墙上有个洞,汗就容易漏出来,咱出汗就多了。
这会是秋天,按理说阳气应该往身体里面收,但抑郁症患者不一样,他们本来就阳气不足,夏天又没好好补阳,就容易出汗。
那咋办呢?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里就有办法——桂枝甘草汤。
这方子就两味药,桂枝和炙甘草,一个提阳气,一个补气温阳,简简单单就能调理好这毛病。
说多了没用,我老李给大家好好讲讲这个病人的情况,你们一听就明白了。
以案说医,助您理解
这位患者,女,35岁,确实跟她说的差不多,一动就冒汗,我给她把脉的时候发现,她的手和脚都冰冰凉的。她说自己晚上还盗汗,严重到能把枕头都弄湿了,经常半夜里被冷醒,睡眠质量差得很,搞得她心情特烦躁。
我一看她的舌头,颜色挺淡的,舌苔也不厚,边上还有牙印,脉搏又沉又细,没什么力气。
我判断这是阳气不足导致的。
治疗上,就得想办法给她温通心阳,于是我给她开了个桂枝甘草汤的加减方:桂枝、甘草、白术、麦冬、五味子、龙骨、牡蛎、黄芪。
(一人一方,大伙不要套用)
过了15天,她回来复诊,说出汗的情况好多了,但还是偶尔会有点自汗或者盗汗,尤其是活动后或者晚上,手脚的冰凉感轻了一些,但还没完全暖和起来,睡眠好了点,但有时候还是会半夜醒,心里的烦躁也轻了点。
这说明咱思路没啥毛病,所以我老李还是用原来的方子,但是减少了些温阳药的量,又加了酸枣仁、合欢皮,帮助她睡得更好。
这不,过了半个月,她再来复查,出汗基本正常了,自汗和盗汗的情况差不多也没了。手脚也暖和了,没有冰凉感。睡眠质量大大提高,能一觉睡到天亮,心里也不那么烦躁了。
我老李为啥这么开方子呢?给大伙分析分析。
看她的症状,一动就出汗,手脚冰凉,盗汗严重,这些都是阳气不足的典型表现。
舌头和脉搏的情况也支持这个判断,说明她体内阳气不足,气血运行得慢。
所以,治疗就得先温通心阳,同时还要补气固表、养阴安神,这样才能调和身体的营卫,让阴阳平衡回来。
桂枝,甘草——温通心阳,助阳化气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麦冬——养阴生津,清心除烦
五味子——益气生津,宁心除烦
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固涩止汗
黄芪——补气固护肌表
最后,我老李得和大家啰嗦一句,咱要是想好透,把病给断根,还是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让专业的中医师来帮你调理,循序渐进的用药,您说是不是?
所以咱有条件的话,尽量还是选择中药方,一人一方效果肯定更佳。
我老李真心希望下半年,大家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啥病痛都没有。
哇。中医真好历害的仅二味药。一边说着中药之秘在于量但又不知道自己如何定药量。还有脸教別人如何写药量(中医竟然连写药量和根据什么写药量都分不清。以为只要方子有药量就表示根据什么写药量。更有不去解決药量如何來而怪别人提出药量如何來,搞的中医不知道如何來那才天经地义,知道如何來才叫十恶不赦。真是人间极品)。说毒性吧。一句有毒是吃一吨拉肚子还吃一克死人分不出。说经验吧。搞得好象吃一克无毒一亿次就能证明吃二克就有毒啦。说症吧 又搞得在说病重吃二克能有效但在病轻时這二克就会无效一样。都说医者父母心。吃的越多效果越大。咋的中医的医者父母心就是喜欢看自己的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药都有效啦。还无理由限制药量不是想看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效果越大之下还能病好的越慢吗。这一个正常父母看见孩子生病的心态吗(中医竞然有连医者父母心指急病人之病痛都不知道。还能拿钱财为医者父母心,更有中医连药量如何来的前提是药有效都不知道,搞得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药量。在真是人间之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