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坦克在瓦季姆·扎多罗日诺夫技术博物馆

番茄杂文 2024-12-19 17:28:55

在苏联时期,除了库宾卡外,德国坦克在博物馆中几乎没有展示,因为库宾卡是军事禁区,普通公民无法进入。如今,德国坦克开始出现在俄国境内的一些博物馆中,这些坦克通常是从战场遗址挖掘出来的,且往往由不同装甲车辆的零件拼装而成。在瓦季姆·扎多罗日诺夫技术博物馆的私人收藏中,可以看到几辆德国坦克。该博物馆的工作坊专门从不同的零件恢复了这些德国装甲车。在博物馆的院子里,还设置了一个完整的“德国”展览。

德国技术展览。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欢迎朋友们来访。平时忙于搬砖,看不到很多留言。真是抱歉。

博物馆位置:莫斯科州克拉斯诺果尔斯克区阿尔汉格尔斯克镇伊林斯基公路4公里处9栋

拍摄日期:2024年5月

指挥坦克 Pz.Bf.Wg III Ausf. E。

指挥坦克 Pz.Bf.Wg III Ausf. E 基于中型坦克 Pz.III Ausf. E。 从1939年7月到1940年2月,共生产了45辆此类指挥坦克。与基础型坦克不同,指挥坦克配备了一个固定炮塔和枪管模型、额外的观察装置、供用手枪射击的射孔,以及车尾的框架天线。武器配置为一挺 MG.34机枪。装甲与标准型坦克相同。

指挥坦克 Pz.Bf.Wg III Ausf. E

指挥坦克内部设有指挥官、通信官、两名无线电员和机械驾驶员的工作岗位。为了处理地图,还配备了一个折叠桌。展出的一辆坦克原属于第1坦克师。它是由在图尔地区被摧毁的坦克碎片拼装而成,原始部件的比例很高。

▲Pz.III Ausf. М(三号坦克M型)

Pz.III Ausf. М 是最后一款配备50毫米炮的 Pz.III 坦克。该型坦克从1942年10月开始生产,到1943年2月停产,共生产了250辆。最初 Pz.III Ausf. М 的订单为775辆坦克,但其中165辆底盘被用来制造 StuG III 攻击炮,另外100辆被改装为喷火坦克,还有一部分被改进为配备75毫米炮的 Pz.III Ausf. N 型,最终47辆坦克的订单被取消。

▲Pz.III Ausf. М(三号坦克M型)保留了车侧编号 “M07”。

这辆坦克是由多辆不同坦克的零件拼装而成。例如,炮塔是由502重型坦克营的 Pz.III Ausf. М 型坦克的零件拼装而成,这些坦克在战斗中支援了“老虎”坦克。该坦克于1943年初在列宁格勒附近被摧毁。炮塔上可以看到未涂漆的部分,保留了车侧编号 “M07”。目前这种坦克非常稀有,至今仍保存有三辆 Pz.III Ausf. М 型坦克。M型是L型的简化版,从1942年开始生产。为提高生产效率,手枪孔、观察孔均被取消。为了加强对巴祖卡等手持反坦克武器的防御力,在炮塔和侧面安装了额外的装甲。三号M型可以渡过1.3m深的河川或沼泽。

▲StuG.III Ausf. E(三号突击炮E型)突击炮用于支援步兵作战。该型号自1941年9月生产至1942年3月,共生产了272辆。武器装备包括短管75毫米StuK 37 L/24火炮和MG.34机枪。值得注意的是,到1943年7月,仍然有142辆 StuG.III Ausf. E 突击炮在服役,其中只有37辆处于前线。所展示的这辆 StuG.III 是由三辆不同的 StuG.III 零件拼装而成。最有趣的是,这辆突击炮是“可行驶”的,装备了现代化的组件。它的徽标属于第197突击炮师。现在,仍然保留着三辆配有短管75毫米火炮的 StuG.III 突击炮,其中一辆 (StuG.III Ausf. E) 是在圣彼得堡附近被打捞出来的,随后被秘密出售到德国。

此型号的上部结构两侧新增了矩形装甲箱,用于存放无线电设备。这一改进增加了内部空间,使主炮弹药的携带量增加了6发(总数达到50发),并新增了一挺机枪。车体战斗舱右后方配备了一挺MG 34机枪及7个圆盘式弹匣,用于抵御敌方步兵的近距离威胁。车长被正式配备了SF14Z立体剪式潜望镜/螃蟹镜,用于观察和指挥。以进一步提高火力引导和战场态势感知能力。

炮队镜,亦称为螃蟹潜望镜,其光学器件的原型可以追溯到1894年由卡尔·蔡司(Carl Zeiss)公司开发并销售的独特望远镜。这款望远镜配有双目镜,通过上方伸出的两根潜望镜,潜望镜部分具备旋转机构,因此可以在水平方向到垂直方向之间调整角度,范围为90度。在垂直位置时,两个物镜位于观察者的头顶,可以在完全隐蔽的状态下进行观察;而在水平方向时,由于左右物镜的距离较大,两眼的视差增大,可以立体地观察目标物体。由于其形状,这种望远镜被称为剪刀望远镜(Scherenfernrohr,卡尔·蔡司称之为Relieffernrohre),它与后来的砲队镜结构几乎相同。市场上销售了两种型号:8×20(8倍放大倍率,物镜直径20mm)和10×25(10倍放大倍率,物镜直径25mm)。虽然商业上并未取得巨大成功,但它很快被改进为适合军事用途的版本。

▲StuG.III Ausf. G (三号突击炮G型) 突击炮生产于1942年12月到1945年3月。武器装备包括短管75毫米StuK 40 L/48火炮和MG.34机枪。StuG.III Ausf. G 型突击炮也被配发到12个空军野战师的排级单位。展示的这辆 StuG.III 配备了“猪鼻子”型炮罩。它在1943年德国从克里米亚撤退时被沉入了运输船“圣塔菲”号中。2001年,这辆攻占炮被乌克兰的掠夺者打捞上来,企图将其出售到国外,但未成功。2018年,这辆 StuG.III 出现在 Zadorozhny 博物馆。

▲StuG.III Ausf. G(三号突击炮G型) 另一辆配有侧面装甲板的 StuG.III Ausf. G。顺便提一下,从1943年2月到11月,已有165辆Pz.III Ausf. M型坦克的底盘被改装成了StuG.III Ausf. G。此外,1944年,173辆送修的Pz.III坦克也被改装成StuG.III Ausf. G。所展示的这辆StuG.III是由几辆来自第14坦克师的StuG.III零件拼装而成,这些坦克在拉脱维亚的“库尔兰包围圈”战斗中被摧毁。

三号突击炮(Sturmgeschütz III)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产量最多的装甲战斗车辆。它以三号坦克的底盘作为基础而制造。它终于在1942年改造成坦克歼击车。直至战争完结,德国共生产了10500辆三号突击炮。

首个生产版本基于Panzer III Ausf.F底盘,正面装甲厚度提升至50毫米(1.97英寸),而原始预生产型为30毫米(1.18英寸)。具体来说,50毫米(1.97英寸)厚的驾驶员前板倾斜了9°,车体前部的装甲倾斜了30°和50°,同样为50毫米(1.97英寸)厚。上部结构和车体侧面为30毫米(1.18英寸)厚,且为垂直设计,而尾部板也是30毫米(1.18英寸)厚,倾斜角度为10°和30°。车顶几乎水平,厚度为10毫米(0.39英寸)。后部发动机舱盖厚度为16毫米(0.63英寸),底盘板为15毫米(0.59英寸)。炮塔罩和制退器厚度为50毫米(1.97英寸)。后来,上部结构的侧面加装了8毫米(0.31英寸)厚的附加装甲板,倾斜角度为30°,旨在抵御法国钨芯穿甲弹的攻击。

三号突击炮G型1942年-1945年三号突击炮最终型号,采用了三号战车M型的车身,并在1944年生产7,893辆

▲StuG.IV(4式突击炮)。它装备了来自StuG.III的长管火炮。至今仅存三辆StuG.IV自行火炮:两辆在波兰,另有一辆为较晚期生产的型号(1944年秋至1945年4月)。

▲Pz.38(t) Ausf. E 坦克于1940年11月起在布拉格的“VMM”工厂(原ČKD公司,全称:捷克摩拉维亚·科尔本-丹历,捷克语:Českomoravská Kolben-Daněk)是前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家大型机械工业集团。)生产。与之前的型号相比,这款坦克增加了额外的装甲板,通过铆钉固定(25毫米的正面装甲和15毫米的侧面装甲)。这辆坦克是为2020年电影《波多利斯克学员》由多辆Pz.38(t)坦克的残骸拼装而成。为拍摄该电影,一共组装了三辆坦克:一辆指挥型Pz.38(t)配有框式天线,一辆早期型Pz.38(t) Ausf. A (B),以及本文提到的Pz.38(t) Ausf. E。

Pz.38(t) Ausf. E是由LT-38捷克斯洛伐克斯柯达厂制造的轻型坦克,德军编号Sd.Kfz140 Pz.38(t),由著名的斯科达(Skoda)兵工厂所制造,于1938年末起服役于捷军,1939年3月德国并吞捷克之后,鉴于此车设计优良,遂以Pz.38(t)的名号继续使用,一直到大战后期都还能看到此车的改型继续为德国在各地奋战。

OT-810半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

▲捷克斯洛伐克的OT-810装甲运输车是在战后由科普日夫尼采的塔特拉工厂生产的,基于德国的Sd.Kfz.251 Ausf. D装甲运输车设计。与德国版本相比,OT-810的发动机更换为太脱拉(Tatra)88千瓦(120马力)的柴油机替代88千瓦的汽油机,车体完全封闭,并对底盘进行了现代化改进。从外观上看,其发动机舱更加延长,装甲车体更高并增加了带舱口的顶部,侧面新增了射击孔。该装甲车配备了针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防护装置。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化改装的OT-810一直服役到1993年。

Pz.III Ausf. J

▲Pz.III Ausf. J(三号坦克J型)装备了短管50毫米KwK L/42火炮,据说因为这一装备曾引发小胡子的一场争吵。这款坦克于1941年3月至1942年7月期间生产,共制造了1549辆。Pz.III Ausf. J是首批在结构上加强装甲的Pz.III坦克,其正面装甲厚度为50毫米(早期型号则是在30毫米装甲上铆接额外的30毫米装甲板)。这辆坦克上标有第11装甲师的徽章。三号J型一共生产了2616辆,分为安装50mm L/42和50mm L/60的两种类型。前装甲提高到50mm,侧装甲提高到32mm。J型一共生产了2616辆,是三号坦克产量最大的型号。

Sd.Kfz.7

▲由克劳斯-玛菲公司生产的Krauss-Maffei(克劳斯-玛菲)KM m 8半履带拖车(军用编号Sd.Kfz.7),生产于1935年,于2024年4月加入该博物馆展览。这款8吨级半履带式拖车主要用于牵引150毫米sFH 18榴弹炮和88毫米Flak 18高射炮。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俄国内还有另外一辆Sd.Kfz.7拖车。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