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第一个“日不落”的黄昏

一界 2024-08-28 17:39:23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创造了第一个“日不落帝国”的神话,曾是欧洲最强大的军事与经济力量之一,堪称欧洲发展与大航海的“船头”。西班牙衰落并在浪潮中沦为二流国家的原因众多,本文试从其地缘角度出发浅谈西班牙衰落之因。

01

支离破碎的王国

西班牙本土位于欧洲最西端的伊比利亚半岛,三面环海,法国与葡萄牙是其主要的陆上邻国。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西班牙的航海与商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西可入大西洋,东则把持了西地中海。葡萄牙体量过小,而法西边境则有难以逾越的比利牛斯山脉,因而西班牙很少需要担心陆上的入侵。加之行动最早,所以,西班牙在早期大航海中占据优势,美洲殖民地大量的黄金白银如流水般输入西班牙。

16世纪初,西班牙本土的特拉斯塔马拉王朝绝嗣,王国由其最后一位女王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子腓力的儿子查理五世(西语称卡洛斯一世)继承,成为哈布斯堡王朝的囊中之物。经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四十年的共主统治后,1556年被连同低地、撒丁岛、米兰公国与那不勒斯一并交与其子腓力二世统治。

这样一来,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土变得破碎与分散——尼德兰西靠虎视眈眈的法国,东临宗教改革下沸腾的德意志;中地中海地区则邻近咄咄逼人的奥斯曼帝国与巴巴里海盗;同时,西班牙还不得不维持一支庞大的舰队以保护海路贸易、防范英国人。整个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土在地缘上如同一张大网,牢牢锁死了法兰西扩张的方向,同时也挡住了奥斯曼帝国西进的步伐,虽然成功形成了有利于哈布斯堡王朝的“均势”,但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法土“渎圣同盟”的建立,同时也威胁到了西班牙本就支离破碎的领土的安全:西班牙若想保住这些飞地,就必须同时面临多条战线上的强敌。

而当时的欧洲国际正处于霍布斯式的“无政府状态”之下,各国之间为了扩张而攻伐不断--此时作为欧洲首屈一指强国的西班牙为了保护自身领地--同时也是为了维持有利于自身的“均势”,从此开始在欧洲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也为本国初有起色的商业与通过掠夺美洲金银实现的原始资本积累亲手掘出了坟墓。

可以说,哈布斯堡家族的到来把在新世界如鱼得水的西班牙彻底地拖入了欧陆战争的泥潭,他们依靠本地贵族在西班牙建立了封建高压统治,并将西班牙与意大利作为与法国争霸的基地。由此,西班牙的命运被深刻改变。

02

血与火的螺旋

查理五世在位时,哈布斯堡王朝就已经陷入了同诸多势力的战争。1521—1544之间法西两国陷入意大利战争;1529年,苏莱曼大帝兵锋直指维也纳;施马尔卡尔登同盟战争在宗教改革的浪潮中展开。仅1552年梅斯一役便花费了250万达克特,是当时征自美洲的收入之十倍,以至于1557年西班牙王室自行宣布破产以逃避债务。

腓力二世继承西班牙王位后情况更甚。西班牙在那不勒斯与西西里的势力范围即决定了其必定是在海上阻挡奥斯曼舰队的第一道防线:失去意大利不仅意味着失去天主教的核心,同时也意味着失去帝国重要的财源和兵源地。马耳他围城战、勒班陀海战等一系列针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均花费高昂。据估算,勒班陀战役中仅维持舰队的费用就高达每年400万达克特,远远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水平。

西班牙与英国在海上的竞争关系又带来了一记重拳:伊丽莎白女王的海盗不断劫掠着西班牙的珍宝船队,而为了维持美洲庞大的殖民地,西班牙又只得不断扩张自己的护航舰队。1588年的英西海战彻底毁灭了西班牙的海上霸权:组建费用1000万达克特金币的无敌舰队与腓力二世作为欧洲霸主的梦想顷刻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不仅是政治上的,同时也是财政上的灾难。

即使是在和平时期,西班牙要在漫长的海岸线上维持对抗海盗的海岸工事,也需要在菲律宾、加勒比等殖民地上花费不少经费。西班牙庞大的帝国在为西班牙源源不断供血的同时,也使得西班牙防卫的阵线无比分散,而如此巨大的开销是十六世纪西班牙的社会生产力远远无法负担的。

哈布斯堡王朝接连不断的战争与根深蒂固的反宗教改革思潮极大影响了西班牙的社会经济结构:过分刺激的西班牙军事部门,使得原先可以投入商业部门的大量资金逐渐向军工产业转移,从而削弱了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战争与商业的衰落使得西班牙长期缺少商业劳动力,只得以出口农产品与美洲白银的手段对外换取工业品;长期的战争借贷与雇佣军使得美洲的财富源源不断流入了荷兰、德国和意大利银行家手中,而非发展西班牙自身的经济;而萎靡不振的社会经济使得上层阶级更不愿意将财富投资给工商业,他们更乐意购买土地或教职以求安稳;卖官鬻爵则导致了政府的严重腐败。

此外,维持战争的开销要求政府不断从民众中榨取税收。然而长期的地理与政治隔阂在西班牙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和民族区,其中以加泰罗尼亚为甚。在拼凑而成的帝国之内,一地的民众不愿意为发生在国家另一端的战事而纳税,进一步造成了财政困难,使王室不得不将全国的税额更多地分摊给卡斯蒂利亚与尼德兰并课商品以沉重关税,削弱了西班牙商品竞争力,又压抑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

西班牙恐惧任何一块领土与殖民地的失去,并使自己完全接受了这样的逻辑,一步步地踏入了血与火的无尽螺旋,放任大量财富流失,摧残了自身社会经济,最终致于捉襟见肘的地步。换句话说,它将自己拉入了死循环。

03

八十年的灾祸

自从查理五世继承尼德兰以来,低地地区就成为哈布斯堡王朝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16世纪,尼德兰依托优良地理位置与地形,大力发展毛纺、冶金与船货商业,17个省中建立了三百多个城市,封建土地制迅速瓦解。仅尼德兰一地上缴的财物,就可达西班牙本土的四倍。尼德兰位于英、法、德三国中心,对于遏制英国、援救奥地利与制衡法国都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尼德兰远离西班牙本土,西班牙无需担心战火动摇自己的根基。因此,对于对外战争不断的哈布斯堡家族来说,尼德兰就成为了最好的压榨对象。

随着宗教改革运动在德意志轰轰烈烈地展开,新教势力迅速在邻近的尼德兰地区蔓延。腓力二世在尼德兰颁布了镇压新教徒的“血腥敕令”;为了给战争筹资,他又大幅提高西班牙羊毛进入尼德兰的关税,禁止尼德兰同英国以及西属殖民地贸易;1557年,他宣布政府破产以向尼德兰资本家赖账的行为更是严重导致了尼德兰经济衰退。一系列横征暴敛在宗教不满和民族主义情绪的催化下,很快就激起了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1566年“破坏圣像运动”席卷整个尼德兰,民众的武装起义拉开序幕;1581年北方各省宣布废黜腓力二世,建立联省共和国。西班牙由此陷入了尼德兰革命与八十年战争的泥潭。

尼德兰地势低洼,沼泽、河流遍地,易守难攻。在拿骚的莫里斯亲王等人的率领下,低地军队依托地形,以先进的军事工程学技术建造了大量要塞与防御工事。征服新大陆、与强大的法国你来我往的西班牙军,竟在这小小的尼德兰土地上寸步难行。为了镇压革命,从1566至1648年,西班牙至少向尼德兰输送了两亿达克特作为军资,而同时期西班牙从整个西印度殖民地得到的财富总数也只有一亿两千万达克特。即使是三十年战争的高峰阶段,西班牙的军队数量已高达约三十万人(绝大部分为雇佣兵),而用于佛兰德斯的驻军费用也是在德意志军队费用的5到6倍。毫不夸张地说,尼德兰的战争是导致西班牙严重衰落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何尼德兰的革命火焰如此难以扑灭?首先,尼德兰远离西班牙本土,两地之间隔着法兰西,而法国作为西班牙的宿敌不可能为西班牙提供便利。所以,西班牙要将军队与资源运往尼德兰就需通过海路与“西班牙之路”。然而宿敌英国的干涉与尼德兰自身的海军传统不允许西班牙海军畅通无阻,在1588年无敌舰队覆灭之后,西班牙逐渐失去了大西洋的海权,不得不牺牲更多资源以镇压尼德兰。其次,尼德兰地形复杂、水道众多,要塞林立,每攻取一座城市都必须花费极高的代价。再者,尼德兰革命既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次民族解放运动,同时还包含了宗教矛盾因素,矛盾的多样性就意味着革命力量的广泛性,尼德兰各阶级的参与使得革命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人民战争。最后,1618年后,西班牙作为天主教最坚固的堡垒,也为了支援血亲,在三十年战争中支持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大量军队与财富投入了德意志战场,在尼德兰的力量被削弱。

04

结论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西班牙承认联省共和国独立,哈布斯堡西班牙失去了它在欧洲最重要的领土之一,伟大的帝国也日薄西山。西班牙从一开始在尼德兰的暴行就是错误的,它错误地设置了对尼德兰的政策,错误地不肯放手,将自己拉入革命的汪洋。对西班牙本身,哈布斯堡统治者强烈的天主教情怀与军事威望理念同西班牙本身在收复失地运动中形成的传统都强烈地影响着西班牙的国策,致使它的行动受宗教与荣誉观念的限制,抑制国内新兴经济因素,不断将自己拉入新的国际战争,又丝毫不愿放弃任何一点既得利益。从统治的挥霍与失败上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衰落有其必然性。

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西班牙在16—17世纪的形势非常特殊。西班牙的领土主要因通婚与继承而来,是一种类似共主联邦的实体形式,各部分之间相隔甚远,民族与文化差异巨大,各部分之间治理模式不同,这首先就导致了西班牙政治的困难性与分裂性。同时,西班牙帝国所处的时代正是法兰西与奥斯曼两大强敌如日中天之时,出于地理、争霸的因素,西班牙必须同其对抗。最后,西班牙帝国方才从中世纪脱身出来,其政治制度、经济体系与科技尚不成熟,在卷入欧战的同时却还要维持一个庞大的海外帝国,这样的矛盾让其难以拥有后来的英国的契机。

可以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建立本就存在机缘巧合,而西班牙的扩张又或许开始得太早,偏偏撞上欧洲变革最为激烈之时。这样看来,西班牙帝国式微又有其偶然性。

我不禁浮想联翩,假使特拉斯塔马拉家族没有绝嗣,又或是西班牙王国为其他家族而非哈布斯堡所继承,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命运乃至世界的命运又将会怎样?可惜,历史已然没有可能性,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为西班牙的霸权画上了句号。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