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究竟是哪一天?8月10日、8月15日还是9月2日?

老周的深度君事 2024-09-02 09:53:53

要说日本投降是哪一天?很多人都会马上说8月15日,不过这个回答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说起来还真有点复杂。就让我们从1945年5月战争的形势发展说起。

要说日本投降是哪一天?很多人都会马上说8月15日,不过这个回答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说起来还真有点复杂。就让我们从1945年5月战争的形势发展说起。

5月8日,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日本成为轴心国阵营最后一个还在继续顽抗的国家。

5月27日,美军对日本本土开始实施代号“饥饿战役”的水雷封锁。

6月2日,日军冲绳守军第三十二军司令官牛岛满陆军大将自杀,冲绳日军有组织抵抗基本结束,但零星战斗一直持续到6月底。美军已经兵临日本列岛。

这一时期,美军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也已经进入尾声,日本三十多个主要城市都已经被炸成了一片废墟。加上水雷封锁,这样对日本战争潜力双管齐下的打击,到7月底日本的战争潜力损失已经超过80%,即便没有后来的原子弹轰炸,日本也最多只能坚持一两个月。

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公告内容共十三条,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是苏美英三国领导人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首脑会议的公告,虽然中方没有参加会议,但公告发表前征得了蒋介石的同意,所以就美英中三国的名义发表。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虽然参加了会议,但由于当时苏联还没有对日本宣战,所以没有加入公告。直到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才加入公告,这样就成了美英中苏《波茨坦公告》,这个文件的正式全称是《中美英苏四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这就是同盟国对日本的最后通牒。

7月28日,日本正式回复《波茨坦公告》——“默杀”,这可不是电影片名,光看日语的“默杀”,字面上给人的感觉就是“沉默地杀死”,显然是拒绝的意思。而实际上日语中“默杀”是不置可否不予置评的意思。虽然也不是表示同意,但毕竟和拒绝还是有点区别的。但是,由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十分顽强,死不投降,甚至还进行了疯狂的自杀式“特攻作战”,所以很自然地认为日本是断然拒绝了。

8月6日,美军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的原子弹。随后美军又投下了大量传单,宣称这是一种具有前所未有毁灭力量的惊人武器,如果还不投降,将在日本投下成百上千颗这样的原子弹。实际上,此时美国总共只有三颗原子弹,第一颗已经用于第一次核爆炸试验,第二颗就是投在广岛的那颗,现在美军的武器库里只剩下一颗了。

8月8日 ,苏联对日宣战。次日(8月9日)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在军事上,日本在东北的关东军精锐早已被抽调到太平洋战场,此时的关东军只是一支徒有虚名的“稻草人”部队。在政治上,日本本来还想通过苏联和同盟国进行和平斡旋,这个意图也彻底落空了。

8月9日,美军B-29轰炸机在日本长崎投下又一颗原子弹,这也是美国最后一颗原子弹。

8月10日 ,日本政府分别电请中立国瑞典和瑞士,照会美、英、中、苏四国,表示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所以,8月10日才是日本第一次明确表示投降。

当天17时35分,在重庆的盟军总部,收听到东京发出的英语国际广播,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也就是无条件投降。设在两路口的美国新闻处,立即向中国方面通报了这一消息。当时蒋介石正在曾家岩官邸办公,立即要求国际宣传处核实消息。但这个消息已经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播开来。

18时,重庆中央广播电台以中波频道,最先广播了日本投降的消息,并于19时、20时、22时连续重播。当晚,重庆就沸腾了,百万市民彻夜狂欢。盟军总部还连夜赶制了日本投降的传单,用飞机到成都、昆明、南京、上海等地散发。

但是,很多重庆市民8月10日晚欢庆胜利的历史照片,却都被错误地认为是8月15日,并且以讹传讹,流传很广。

《国民公报》的日本投降的号外,当晚22时就印出来了,是最先送到城区的,市民纷纷抢购,供不应求。随后《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等各大报刊也纷纷发布号外。在所有报道这个特大喜讯的报纸中,无疑是《大公报》在8月11日的“日本投降矣!”,这是大公报连夜安排排字工人刻出这五个超大号字体。很遗憾,很多文章里都将这张报纸认为是8月15日的,这就大错特错了。请注意在“日本投降矣!”特大标题的左边的两行小标题“今晨七时四国首都同时正式发布  答覆四国接受规定条款”,很显然这是报道8月11日,美英中苏四国正式发布日本已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如果是8月15日,怎么可能完全没有日本天皇发表停战诏书和广播讲话的?

8月15日 ,日本裕仁天皇发表停战诏书和广播讲话,正式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这里特别请注意,无论是8月10日日本政府的照会,还是8月15日日本天皇的诏书,在文本中都没有出现“投降”两个字,而只是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虽然《波茨坦公告》就是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但直到此时,日本还是只说接受《波茨坦公告》,而没有说无条件投降。当然,接受《波茨坦公告》可以理解为接受投降,但日本还是采用一种委婉曲线的说法,并没有直接明确地表示无条件投降。

8月16日 ,日本裕仁天皇向所有日军发出停战诏令。

9月2日 ,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了日本投降书签字仪式。在这份国际法文件上,日本才第一次正式明确了向同盟国投降。日本代表团是由日本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陆军大将和外务大臣重光葵率领,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军方,重光葵代表日本政府,这是因为当时日本军方和日本政府互不隶属,虽然日本内阁中有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但对日本军队没有指挥权。所以,梅津美治郎和重光葵分别在投降书上签字。

同盟国一方,美军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麦克阿瑟陆军五星上将作为同盟国代表主持仪式,并在投降书上签字。代表美国签字的则是美军中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兼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海军五星上将,中国军令部长徐永昌上将代表中国,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布鲁斯·弗雷泽海军上将代表英国,苏联德里维昂柯·普尔卡耶夫陆军中将代表苏联,澳大利亚托马斯·布莱梅上将代表澳大利亚、加拿大摩尔·科斯格来夫上校代表加拿大,法国雅各斯·列克雷克上将代表法国,荷兰康拉德·赫尔弗里奇上将代表荷兰,新西兰昂纳德·伊西德少将代表新西兰,依次分别在投降书上签字。

只有所有代表都在投降书上签完字,日本投降才算在国际法的角度生效了。所以,9月3日才被定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作战的胜利日。

在“密苏里”号上的投降签字仪式,是日本向同盟国在最高层级上的投降,接下来还要在亚太地区各国各地区再分别向所在地的盟军投降。

9月9日,南京原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代表中国,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陆军大将代表在中国战场的日军,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

之后,从9月到12月,中国战区在广州、汕头、长沙、南昌、杭州、上海、汉口、蚌埠、北平、太原、郑州、漯河、济南、归绥(今呼和浩特)、台湾以及越南河内等十六个地区分别接受所在地日军投降。

由此可见,最早日本表示投降应该是在8月10日,8月15日只是日本天皇发布停战诏书和广播讲话,早在8月10日日本投降的消息已经广为人知。9月2日是正式的投降签字仪式,这才是国际法意义上的投降。所以把8月15日作为日本投降日,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

还有,很多人习惯讲日本无条件投降,但实际上日本说是无条件投降,但其实是有条件投降,这个条件就是保留了天皇,并不追究天皇的战争罪责。要知道当时日本天皇并不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而是真正的国家元首。开战诏书也是天皇颁布,战争期间所有重大决策都是经过天皇批准。日本军队当年都是叫“皇军”,所谓“皇军”,就是“天皇的军队”。日军所有的武器装备,大到军舰飞机,小到步枪手枪,上面都会刻有日本皇室的菊花文章。所以,天皇绝对是负有战争罪责的。

但是由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表现极为冥顽不化,即便是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都不愿投降,要么自杀,要么发动自杀式的“万岁冲锋”。这些都让美军非常惊愕,所以很担心日本投降后,会在对日本本土实施占领时,如果对天皇进行追责,可能会引起激烈的反抗,所以就心照不宣地保留了天皇,而且还不追究其战争罪责。战争罪犯最高只追究到首相东条英机。这样,就让裕仁天皇逃脱了战争审判,尽管后来天皇去神格化,但太太平平地活到了1989年,88岁而且是寿终正寝。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