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这支刚刚改编为中野独立旅某营的营长,就是原来的南宝鲁中心县县大队的大队长,还一直没有扭转过来打日本鬼子时那种打游击的习气,竟然不顾中野首长的和敌人“兜圈子”以疲敌的命令,于10月22日傍晚的时候,突然发起攻击,要打掉杨伯涛的辎重部队,火烧他们的运粮汽车。可他确实没有想到,第18军的辎重部队,还有如此顽强的战斗力,等他们靠上去的时候,这个辎重团汽车连的连长,迅速地指挥他的部下,以汽车和路边沟渠为掩体,打起防御战来。
那个营长一看对方也就是几十个人,一时大怒,便亲自带队冲锋,可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辎重队,还有轻重机枪,一齐开火,把解放军给压制了下去。就在这时,人家反而发起了一波反冲锋,把他们给冲散了。枪炮声惊动了周边的国民党部队,他们迅速赶来,俘虏了几十名解放军战士和那名重伤的营长。
杨伯涛是坐着他的新吉普车赶过来的,他看了看那位营长,略带不屑地说道:“肯定是个不听话的家伙,刘伯承,是战神,不可能教你这样打仗的,打游击,要注重地形、地貌的,要侦查好周边情况的。你倒好,在大平原打起了我的埋伏,不是找不痛快吗。”说完,对他的手下说又追加了一句:“好好包裹一下,全部放了,如果想重来一次,也可以。”
那些解放军战士羞愧地低下了头,这位年轻的将领,看上去挺威武,说的话虽然气人,可却说到了点子上。其中有个戴眼镜的,应当是解放军的指导员之类的文官,想起了刘伯承司令员说的那句,“五行不净、输得干干净净”的话来,头低得更向下了。
在后人的眼里,杨伯涛似乎就应当是个傲慢而自负的年轻将领,其实不是那个样子的,那是沈醉先生笔下的杨伯涛。杨伯涛这个人,是个苦孩子出身,又是个至孝、至亲之人。他是湖南芷江人,1909年生,侗族。伯涛幼年丧父,其母无力供给学费,中学仅读一年,为了生存,17岁便投黔军王天培部第10军教导团当学兵。1927年转入程潜军6军教导团学习,毕业后任第6军第19师排长。当时有了微薄的薪水,杨伯涛除了购买书籍外,节省下来的钱,全部寄给了老母亲。1929年,考入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7期,未毕业即调任教3师排长。教3师并入第18军后,升任连长。
陈诚的第18军,是个极重视学历的军队,不是保、黄、陆毕业,提拔的机会很少,而此时的杨伯涛,时时处处都想着上军校,当大官。行军时总是一根扁担在肩,一头担着书籍,一头担着行李,休息时即手不释卷,认真补习英语、数学、史地,致力于书籍之中,周边发生的一切,全然不觉。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伯涛终于于1935年考入南京陆军大学第14期。在这里,他也收获了他的爱情,女方叫罗启芝,最主要的条件便是要对母亲好。后来,杨伯涛还执意让妻子在家侍候母亲,他们也相亲相爱。有一个笑话就是说杨伯涛的,他被俘之后,一个解放军战士好奇地问他有几个老婆,杨伯涛如实回答说一个,那个解放军战士大骂他不老实,还要动手打他。
杨伯涛的仕途,是随着一次次战功而升迁的,1937年8月,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后,他弃学赴沪,由18军军长罗卓英委任为营长,率部在淞沪战场与日军搏斗。后复学,1938年7月毕业,转任黄维18军11师上校参谋主任,参加南浔战役。1939年2月,任94军185师553团团长,隔襄河与日军对峙,经常率部队过河游击,颇有成绩。1940年5月,参加枣宜会战。宜昌失陷后,随94军在大巴山高地守重庆门户,与日军对峙。1941年任185师参谋长,参加反攻宜昌之战。
1943年1月,任86军参谋长,参加鄂西战役。7月,任六战区总部参谋处处长,深受陈诚器重。在此期间,曾负责安排叶挺将军的起居,对叶挺印象很深刻。10月,参与策划常德战役,主管作战计划。收复常德后由陈诚委为18军11师师长,守备常德、汉寿。1945年4月,参加雪峰山战役,率部自淑浦南下,收复山门市,歼日军一个辎重联队和步炮队一部,在空军配合下占领日军后方交通唯一通道石下江,将日军包围,促成雪峰山大捷。
内战爆发,1946年3月,杨伯涛任整编第11旅旅长。1948年7月,接替胡琏任整编11师师长,后恢复称号,为第18军军长。对于杨伯涛接替胡琏任第18军军长一事,后人多有猜疑,其实他的提升很正常,在第18军有个规矩,干过第11师师长,就可以提拔为第18军军长的,没干过第11师师长,提拔就有问题了。
而此时的杨伯涛,已经和友军第10军覃道善部、第14军熊绶春部在豫西兜了一大圈子风,也没有找到刘伯承主力的影子。昨天,郑州丢了,众人便说,小诸葛白崇禧又上了刘伯承的当,人家早已跑到郑州了,他的兵还在南阳附近转悠呢。而杨伯涛和他的参谋长吴庭玺却不谋而合地认为,刘伯承分兵了。打郑州的部队,仅仅是其中一部分,而另一部分,此时就在他们身边,只不过一时奈何他们不得。刘伯承,是不可能打吃亏仗、折本仗的。
或许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杨伯涛的参谋长吴廷玺,和杨伯涛一样,也是个自学成才的人物。吴廷玺,号行健,山西沁源人。小学毕业后入晋绥军当兵,为基层军官。他潜心钻研中国历代战争史,丰富军事知识。又以仅有的小学文化程度,自学数理化各科,考上陆军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汤恩伯系第13军参谋处任中校科长,后晋升为上校处长。1944年任第18军第11师上校参谋长。参加常德、芷江诸役。1947年底,吴廷玺升任第18军少将参谋长。这个人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十分精通,到了晚年,还到家乡沁源中学当历史教师,十余万字教案,论述精辟。
吴廷玺又审问了那些俘虏一番,更加确认了自己和杨伯涛的分析,刘伯承部至少还有两个纵队,就藏匿在他们周围,陪着他们兜圈子。然而,由于三支军队采取背靠背式的行军,刘伯承部战力低下,又无机可乘,也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在豫西大地上晃来晃去,如同几只没有方向的苍蝇。
杨伯涛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地图,慢腾腾地说道:“这,对于他们而言,就是胜利。把我们第12兵团拖在这里,不能发挥作用,而他们的另一部,却顺利地拿下了郑州、开封,接下来……”杨伯涛的手指,轻轻地点着商丘方向。
杨伯涛是国军年轻一代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