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山居巢龙溪潘恕瑶头杨永衍广州河南三大词人家族之最岭南画派

凡霜谈过去的历史时光 2024-10-12 10:06:44
隔山居巢 龙溪潘恕 瑶头杨永衍 广州河南三大词人家族之最 岭南画派发源地十香园的起源

十香园:岭南画派的摇篮 选段

吕兆球

花城广州,繁花簇拥,背山面海,华洋交汇。此地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如番禺汪氏之于岭南词学、沙湾何氏之于广东音乐、隔山居氏之于岭南画派,以家族之力共同推动著近代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兴盛。居巢、居廉,作为岭南画派的先驱者,他们的故居十香园,是居氏家族生活的物质载体,承载了岭南文化的百年薪火,记录著岭南花、岭南画、岭南词的互动历程。

岭南画派发源地十香园,夜景令人陶醉

不愧係文艺圣地,书画之乡

广州城隔江南望为一大洲,俗称河南,四季花香氤氤,故有“花洲”雅称,居巢因号“花洲散人”。隔山村西邻庄头村的素馨花田,极目尽是素白的芳香花卉,以“花田夜月”之美景列入清代番禺八景及河南八景。居允敬育有三子:长子居椿华、次子居棣华,三子居樟华。“华”通“花”,三个名字分别对应香椿花、棠棣花、香樟花,均是素白的芳香花卉,这为居巢日后吟咏绘画香花,埋下了一颗审美的艺术种子。

隔山居氏,诗画传家七代人

1819年,古稀之年的居允敬乡居河南隔山村,长年宦游在外,昨日忽已暮,明日是未知,愈发珍惜每天在家的美好时光,含饴弄孙,与年方九岁的居巢朝夕相处,尽享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居允敬,字简中,祖籍江苏扬州,落籍广东广州,为居氏十五世。1768年,他三十岁未到就已成为举人,此后至少三次上京会试,接连碰壁,无缘进士。后参加面向举人的大挑选拔,无需笔试,只需展现样貌、气质。大概是长相俊美、身材高大,居允敬被评为二等,得以进入仕途。

原应花开三朵,共表一枝,可惜长子居椿华早夭,居允敬对于孻仔居樟华悉心教授,指引儿子用功读书,沿科举之路更上层楼。

十香园门前岭南画派祖师二居雕像

吟咏芳香花卉,品评诗作名次,为明清文人诗会唱和时尚,如扬州影园黄牡丹诗会、广州杏林庄杏花诗会等。有一年秋天,居樟华出席城中白菊诗会,作白菊诗百首,“才名噪一时”,引起岭南文坛的重视。同治年间的《番禺县志》褒誉其文才,“工骈体文,沈博绝丽,鲜与为比,文章钜公咸赏之”。

次子居棣华,在父亲居允敬离开官场、失去俸禄之后,承担起维系家庭经济的重担。约1815年,他离粤赴桂,从事幕僚工作。居棣华未如胞弟文才出众,亦未有相关艺术作品传世,但是擅书画、工篆刻,艺术修养深厚。

居棣华生四子,其中长子居恒,二子居巢,三子居仁;居樟华生二子一女,女居莲,子居福、居廉。居樟华虽有才学,却对子女疏于教养,以致家学中断。居棣华与胞弟截然相反,子孙均生活在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环境之中,从小就获得了良好的文化薰陶和管教,从居棣华一脉以下,子孙辈均能诗画,家学绵延不绝,堪称书香门第。

故学术界普遍认为,居巢是一位文人画家,而居廉不过是一位职业画家。居廉题画时常写错别字,如黄般若云:“过去曾见古泉(居廉字古泉)录古人诗或录梅生诗词于自己的画上,很多错误,很多别字,故梅生常警告古泉不必多题字,这是藏拙之道,古泉早年题字,往往犯此毛病,晚年已极力避免了。”经过居允敬、居棣华两代的努力, 第三、四代成功接棒,才学益显,在词学方面,居巢著有《今夕庵烟语词》、居仁著有《菜花草堂词》、居恒长女居庆著有《宜春吟草》附词,隔山居巢家族,与龙溪潘恕家族、瑶头杨永衍家族名列广州河南地区三大词人家族。潘恕兰孙潘飞声评论:“百年来,居氏生两奇才,一曰少楠,先生名溥……二曰梅生,先生名巢,少楠犹子也。”居樟华、居巢叔侄,可称为“文坛二居”。

《今夕庵烟语词注》居巢 著

在画学方面,居氏家族更是声名远播,第二代居棣华、第三代居巢、居廉;第四代居庆,居巢女居瑢、子居燧等薪尽火传,前后共六代十四人。其中又以居巢、居廉堂兄弟融合创新,革新“无骨画法”,开创“撞水撞粉”技艺,并称“画坛二居”,肇启岭南画派。

李健儿的《广东现代画人传》评论居巢、居廉:“传授之广,影响之大,竟成今日岭南画界之一大派也。”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诗书传家,继世绵长。隔山居氏深厚的家学渊源,在岭南美术史上大放异彩。

赁住广州城北

居允敬任职福建时,就不忘将孻仔居樟华带在身边;居棣华任职广西时,亦携带儿子居巢一路同行。居棣华离乡谋生,由于为官清廉,以至于侨寓桂林的家属生活贫困,他逝于任上后,幸得广西巡抚兼学政梁章钜的帮扶,居巢才得以在桂林租屋暂住。居巢寄寓广西期间,认识了两位影响人生的艺术知己:李宗瀛、张敬修。

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的影响下,民心浮动,广东天地会起义浪潮声势浩大,对广州发动猛烈进攻。河南战火纷飞,隔山村的庭园被毁,已然不能安居,但是为了词作顺利出版,居巢只得尾随难民挤进广州城门,苟且求安。

钱财无多,生活拮据,居巢租住在广州城北天官里,一是那里租金相对便宜,尽量节省开销;二是靠近浙江师爷聚居地,祈求能获得幕僚工作机会。虽然城外“旗分三面肆攻城”,城里晨起闻卖花之声依旧不绝,居巢十分注重寓舍芳香环境的营造,在米价飙升的时期,他购买了夜合、珠兰、夜来香、含笑、素馨、茉莉、鱼子兰、指甲花、丹桂、白月季十种价廉易得的花卉盆栽,装点居所。身处斗室之中,室外摆上十种芳香花卉,门前晨风夕露,窗外花开花落,推窗花香盈室,身心随之神驰。为此,居巢将租赁的斗室取名为“十香簃”,并刻下一枚“十香簃”朱文方印。十香,既指十种芳香花卉盆栽,亦指常州著名画家恽寿平所开创的《十香图》范式(恽寿平号南田,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有延续“南田画风”之意;簃,意为与楼阁相连的小屋,指居巢所住空间之逼仄。

“十香簃”朱文方印

1854年冬,广州解围,独居于十香簃的居巢带上新书《今夕庵烟语词》,急返桂林。居巢勤于绘事,1853年、1855年均有画作,独缺1854年,在这一年,他独困危城,填词的习惯却没有中断。在艺术的天平两端,居巢对于画与词的偏重,一目了然。得名于城北天官里的十香簃,成为隔山居氏庭园“十香园”一名的先声。

居巢在可园、居廉在道生园的期间,是他们研习绘画艺术的黄金岁月,衣食无忧使他们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去。张嘉谟的岁数与居廉相仿(比居小两岁),居廉与他亦师亦友,张曾派人到处搜集奇花异草、鸟雀鱼虫供其写生。夜里,居廉常常打灯笼、秉油灯在园中搜索鸣虫,揣摩动态及活动,“对月描容,借花照影,旁及草虫蔬果、山水人物,画艺日精,达到神韵俱佳的境界”。

1864年春,张敬修病逝于可园,54岁的居巢返回隔山乡。一年后,居巢亦去世。居廉虽然未能传承堂兄居巢的词学,却很好地传承画学,成为岭南画坛上居派的“掌门人”,他鬻画授徒,通过创新风格的绘画,扩大销售及吸引学生,开始经济独立,实现了居巢“画里骖鸾好致身”的人生愿景,为十香园的建设及居派的扬名打下基础。

从隔山草堂到十香园

隔山乡位于珠江南岸,广州人俗称这里为“河南”。河南在清代时为番禺县茭塘属乡,这里石径池塘,疏篱人家,一派田园风光,清人有“珠江南岸晚云晴,处处桑麻间素馨”的诗句。河南的庄头一带,景色奇美,春看桃花纷繁浓丽,秋赏水松金黄斑斓,四时各有风光,文化底蕴丰厚。

返乡后的居巢和居廉,在故园先后修筑了今夕庵、啸月琴馆和紫梨花馆三座建筑,围合成为一个庭院。与可园相比,只有640平方米的十香园面积不大,但居巢和居廉还是在庭院内叠石植草、灌花莳卉、饲禽养鱼,故这里备受文人画友的喜爱。园内“月在荔枝梢上,人行茉莉花间”的对联(注:今园内所县新联有误),描绘了人们在十香园月下花间吟诗作画弹琴的景致。

十香园平面图

十香园是清末时期岭南地区典型的庭院式民居建筑。从居氏后人手绘的《十香园原貌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十香园的精巧布局:南倚隔山,北临瑶溪,四周以青砖砌墙围成小院,院内遍植花木,环境幽雅,富有诗意。东墙外有红砂岩铺砌的青云巷,巷口原有门官厅,现已被毁。巷西开院门,直入有砖砌小路通往花园。

通道南侧是居廉的住处兼画室——啸月琴馆,以居廉收藏的古琴“啸月琴”命名。室中设画案,案上放置一个大玻璃罩,罩内蓄满各种草虫标本,以供写生之用。馆前各式奇石巧设,间以花草点缀其中,天趣盎然,颇得古典园林的韵味。

馆西是居巢的住处今夕庵。庵即为堂,是居巢的画室、会客室以及日常生活起居室。居巢去世后,此间改为居廉供佛诵经之所。后来,今夕庵在抗战中遭到损毁,2007年复建,保留了建筑东南侧的夯土墙残段。夯土墙在广州潮湿多雨环境下,强度容易降低以致损坏、坍塌,所以屋顶多为悬山式,以减少雨水对墙体的破坏。

居家祠堂原址十香园旁

海珠涌南岸‘四大宗祠之一’,其余施赵蒙

今夕庵毗邻瑶溪,且未以卵石或砖石砌筑墙脚,夏季水涨,流漫而出,夯土墙经不起积水浸泡,使得今夕庵的选址与瑶溪南岸保持约二十米距离,失去了窗临水岸、凭栏抱琴的野趣。没有使用到广府民居青砖墙体的常见做法,亦可从一个侧面证明居巢生活的窘迫——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之中,却成就居巢在诗词、绘画、篆刻等方面的艺术追求。

紫梨花馆在园西北,坐北朝南,门上悬著刻有“紫梨花馆”四字的木匾,为居巢之孙居羲所题(注:木匾原非悬挂此室,后人以此命名,相沿成习)。居巢在花卉草虫扇面《梨花》中曾题款:“偶阅唐人说部,有紫花梨事潜,尤物不复见于世。戏拈一枝,倘所谓笔补造化者非耶。”自然界以白梨花居多,紫梨花是十分稀有的花卉,“紫梨花馆”的命名据传渊源于此,但据词人黄祝蕖于1930年所见,“园有紫梨花一株”,题匾应为园中花木实况。

1893年春节居廉和学生们合影

右四居廉

紫梨花馆是居廉昔日授徒与作画之所,有一张流传甚广的老照片,是1893年春节时居廉和学生们的合影,拍摄地点正是紫梨花馆门前。照片中居廉衣著华丽,地上摆设有牡丹盆栽,在当年,延请摄影师及购买牡丹均属高消费,显然,与堂兄居巢的窘困相比,居廉在财务状况上已大为改善。

本文转自广东政协刊物《同舟共进》2024年第五期 字略有修改

瑶溪大族 宋太祖三弟魏王裔岭南画派祖师十香园主二居侄仔同学后人

光荣军属赵族搜编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