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梦得《雨后为山亭独卧》:2024年高考诗歌

无心随墨 2024-06-11 19:50:22

叶梦得《雨后为山亭独卧》:2024年高考诗歌

2024年新高考2卷所考诗词为叶梦得《雨后为山亭独卧》。这首诗看似只是一篇普通的写景诗,其实里面包含了深沉的爱国精神,或许这也是这首诗能入选考题的原因之一。我们常说“知人论世”,要深入理解诗歌,不能不对诗人要有所了解。下面我们先对诗人来做一个简单介绍。

叶梦得(1077年-1148年),字少蕴,苏州长洲人。叶梦得在文学史上,更多是作为词人并后人称颂。他生活在两宋之际,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他是起到了先导和枢纽的重要作用。其实不仅是在宋词创作方面,叶梦得的诗文创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还是较有影响力的经学家、藏书家。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认为他依附蔡京,参与制定元佑党碑,并在南宋初期有对金求和的态度,因此对他的为人和文学都诟病不已。但经过后人考证,其中所言大多不实。他并不是谄媚小人,相反他是正直而爱国的,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绍兴八年(1138年),叶梦得授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这首诗即是他创作于这一时期的公元1141年。

《雨后为山亭独卧》

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诗题中的“为山亭”在建康(今南京),叶梦得非常喜欢这个亭子,经常登亭观赏,并写有大量有关这个亭子的诗词,如《为山亭晚卧》《为山亭移植冬青等近遂成阴》《偶书为山亭》等。在一个雨后的夜晚,天气清凉下来,他又一个人独卧亭中,静听远观,想起自己的“白发心事”,心情却不能平静下来。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首联:“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这两句描写雨后的山亭,清新而宁静。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山亭的檐角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也在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空气也清凉下来。而诗人则静静地躺在山亭之中,闭目养神,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舒适。然而,这种宁静并未持续太久,诗人耳边传来了远处军营中刁斗的声音,这声音打破了山亭的宁静,也打破了诗人内心的平静。这种由静到动、由宁静到喧嚣的转变,不仅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也为我们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

接下来,我们来看诗的颔联:“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这两句诗继续描绘了山亭周围的景象。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轮明月挂在天空中,它轻轻地穿过轩窗,照亮了整个山亭。而诗人也被这明亮的月光所吸引,他几次抬头观看这轮明月,仿佛想要从中寻找些什么。然而,就在这时,他突然被一阵阴虫的鸣叫声所惊扰。这些阴虫在墙根处来鸣叫着,声音缭绕,打破了山亭的宁静。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不仅让诗人感到惊讶,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阴虫,也就是秋虫,或许诗人更是在惊讶时光的流逝吧。

接着看诗的颈联:“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这两句诗转向了更远的地方。诗人站在山亭之上,远眺南江。只见江水汹涌澎湃,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而在这宁静的夜晚,这种汹涌澎湃的景象更显得突兀而鲜明。与此同时,诗人又抬头望向天空,只见寥寥几颗北斗点缀在夜空中。这一联中,诗人运用了强烈的视觉对比,将汹涌的江水与静谧的夜晚、寥落的北斗星与高耸的城墙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孤寂的氛围,这种景象的描绘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不知道诗人此时想到了什么,有人说,北斗就是指帝王,此时的诗人已经在为自己的不得意在感叹,也是很有道理的。

最后,我们来看诗的尾联:“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他想到时光流逝,岁月无情,自己逐渐老去,虽内心仍然充满着对国家的担忧和牵挂,但有能怎样,依旧只是现在这个样子,一切让人不能满意。此时的他回想起年轻时曾有过的豪情壮志和报国之心,但如今却只能无奈地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这种内心的挣扎和无奈让诗人感到惭愧和自责。他觉得自己已经无法像年轻时那样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了,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这种无奈和遗憾。这一联,曾经儿童请缨的豪情壮志与而今的落寞无奈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所有读者对诗人更加同情。

全诗通过对雨后山亭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感慨,以及对壮志难酬的无奈与遗憾。诗中很多地方都透露出诗人对国事的关注,首联中写到军营与营中的刁斗声,颈联写到经常用来象征帝王的北斗,而尾联更是直接感叹自己的“白头心事”,又与自己儿时渴望请缨报国形成对比,都写出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与遗憾。

现在的语文新课标提出四大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高考以这首诗为考查点,可以说以上四点基本都是符合的,特别是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诗中的爱国精神,是不应被忽略掉的。

0 阅读:17